家祭都要干什么?

作者:王虹 www.yuediqu.com    2025-05-19
关于年的习俗~

1、拜岁
春节风俗之一,是指在大年初一早上辞旧迎新之际,举行祭祀仪式,拜祖先神灵。这一传统习俗代代相传,所以人们总要举行祭祀仪式,感恩追始,祈求祖先神灵保佑。

2、给压岁钱,春节习俗之一,春节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

3、年夜饭
一年一次的团圆饭充分的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而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来表达感激之情。事实上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古老的传统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众多迫于生活压力不得不选择过年不回家这也使年夜饭成为了空谈。

4、放烟火
放烟火是中国民间古老的节日民俗活动。以火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起初,是专供贵族豪富争雄斗奢的消遣品,到了明、清,烟火制作技术有了新的发展,逐渐成为节日的礼品。每逢春节、元宵节以及其它重大活动,都要施放烟火助兴。

扩展资料:
年夜饭特色菜谱
五福临门
主料:大白菜(白梗) 600克 猪肚 200克 草虾 250克 鱿鱼(鲜) 100克 海参50克 火腿 75克 香菇(鲜) 50克
调料:盐 5克 胡椒粉 4克 各适量
做法:1. 大白菜洗净,切大片,用2大匙油炒软后,先放入炖盅内;
2. 猪肚切条;
3. 鱿鱼切花后氽烫过捞出;
4. 海参洗净,先去腥再切厚片;
5. 火腿先煮过再取出切片;
6. 香菇泡软,去蒂,分别放置在大白菜上;
7. 大草虾剪掉须足,氽烫过捞出,备用;
8. 将调味料放入炖盅内,移入电锅或蒸笼蒸40分钟,然后放入草虾再蒸5分钟即可移出食用。

三阳开泰
主料:猪肚 300克 鱿鱼(鲜) 100克 鸡腿 200克 猪腿肉 150克
辅料:香菇(鲜) 50克 竹荪(干) 50克 莴笋 50克 油菜 100克
调料:蚝油 10克 植物油 15克 盐 4克 白砂糖 5克 胡椒粉 3克 各适量
做法:1. 猪肚洗净,先煮熟再切片;
2. 鱿鱼切花,氽烫过捞出再用;
3. 猪腱肉(猪腿肉)、鸡腿切块,烫除血水备用;
4. 香菇,竹荪泡软,去蒂,切小块;
5. 莴笋先煮熟切条;
6. 油菜氽烫过再冲凉备用;
7. 将猪肚、鱿鱼、鸡腿、猪腱肉、鲍鱼放沙锅内,加入所有调味料先煮10分钟,再加香菇、竹荪和笋同煮,以小火煨半小时,使其完全熟软入味;
8. 放入油菜,煮熟即移出食用
扩展资料:百度百科-春节习俗

《示儿》表达了诗人恢复中原、统一国家至死不变的爱国愿望。
陆游(1125一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是我国杰出的爱国诗人。在他的一生和他九千多首诗中,始终贯串和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形成了他诗歌创作的最显著的特色,奠定了他在祖国诗坛上的崇高地位。他在临终前写的《示儿》诗,更是一首感人至深、传诵千古的名作: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老子!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陆游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在十二世纪初,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国。在陆游出生后的第二年,金国占领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第三年把徽、钦二帝掳去,北宋亡国。而当钦宗之弟赵构逃到南方,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政权之后,不但不发愤图强,收复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汉奸秦桧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绍兴十二年(1142年)和议告成,赵构竞无耻到向金国皇帝自称臣子,并答应每年献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跟金人划淮水为界。从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沦为金人的领土,北方的广大人民横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一隅,在敌人的威胁压榨下苟延岁月。后来宋孝宗赵眘与金签订的“隆兴和议”及宁宗赵扩与金签订的“开禧和议”,照旧屈辱求和。这种局面,当然是一向反对民族压迫的广大汉族人民所不能容忍的。因此在这一历史时代,不知有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挺身而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而陆游则是他们在文学战线上的杰出代表。

陆游一生经历了北宋的末年和南宋的前半期。由于幼年在敌人入侵下仓皇逃难,以及家庭和亲友的爱国言论的启发教育,陆游对当时的严重民族灾难有着极其深刻的感受,因而早在青少年时期,就在心灵深处埋下了爱国复仇的种子。此后无论在朝廷和地方做官,到川、陕前线从军,直至晚年在绍兴老家闲居,这颗种子生根、发芽、挺干、开花,虽然不断遭到风雨的摧残,却也不断地成长壮大,并且终于结满丰硕的果实。清朝诗人赵翼的《瓯北诗话》中有一段话,说得十分概括,他说:

放翁十余岁时,早已习闻先正之绪言,遂如冰寒火热之不可改易;且以《春秋》大义而论,亦莫有过于是者,故终身守之不变。入蜀后在宣抚使王炎幕下,经临南郑,瞻望鄠、杜,志盛气锐,真有唾手燕、云之意,其诗之言恢复者十之五六。出蜀以后,犹十之三四。至七十以后,……是固无复有功名之志矣,然其《感中原旧事》云:“乞倾东海洗胡沙”,《老马行》云:“中原旱蝗胡运衰,王师北伐方传诏,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则此心犹耿耿不忘也。临殁犹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之句,则放翁之素志可见矣。

当然,这里所谓“十之五六”,“十之三四”,只是粗略的统计,而且只是从数量上、表面上来看的;然而即此也可见陆游的“素志”是一贯的,是自少至老历久不渝的。尤其这首《示儿》诗是他生命终点所爆发出的爱国火花,也可看做他一生爱国思想及诗作的总结。

历代文人,凡是读过《示儿》诗的无不为之感动。早在南宋当时,刘克庄就有一首绝句说:
不及生前见虏亡,放翁易箦愤堂堂。遥知小陆羞时荐,定告王师入洛阳!

这是1234年金朝被蒙古族灭亡之后,南宋政府从淮西调兵进驻开封城内,并从开封分兵收复了洛阳之后,刘氏在兴奋之际,想到陆游的子孙一定会遵从他的遗嘱,把这个好消息祭告“乃翁”的。但是好景不长,那个歌舞湖山、奸臣当道的南宋小朝廷连暮气已深的金兵尚且不能抵抗,更何况这“方张之寇”的蒙古大军呢?多亏广大爱国军民奋起阻击,才使得这个风雨飘摇的政权又延续了四十多年。这时南宋遗民林景熙写了一首《读陆放翁诗卷后》,词意极为沉痛,其末四句云:
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这是说,陆游临终时以不见“九州同”为憾事,现在他的孙子们却看到了种这局面,但是统一中国的不是宋王朝,而是新兴的元帝国,这样的消息在家祭时怎样告诉他老人家呢?以上所举两首诗,前一首洋溢着“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激情,后一首抒发了“亡国之音哀以思”的悲痛,一喜一悲,都是由《示儿》诗引发的。他们的爱国热情与陆游息息相通。

其他评述陆诗而特别提到《示儿》这首的,就我所见,不下三十余家(请参看我与孔繁礼同志同纂的《陆游研究资料汇编》),或者说它有宗译“三呼渡河”之意,或者说它与杜甫“一饭不忘”的忠君爱国相同,也有读后叹息泣下的,也有作诗同情寄慨的。足见这首诗情真语挚,感人之深!

但是以上诸人,大都是受了此诗的感染而引起共鸣,却未暇对它的内容作细致的分析。值得参考和向读者推荐的,要数当代朱自清先生的《爱国诗》一文。在这篇文章里,他把我国古典诗歌中的爱国诗分为三个项目:一是忠于一朝,也就是忠于一姓;其次是歌咏那勇敢杀敌的将士;再其次是对异族的同仇。并指出第三项以民族为立场,范围更为广大。他认为陆游“虽做过官,他的爱国热诚却不仅为了赵家一姓。他曾在西北从军,加强了他的敌忾。为了民族,为了社稷,他永怀着恢复中原的壮志。”因此在历代爱国诗中,他特别推崇这首《示儿》诗,并对它做了具体的分析:

《示儿》诗是临终之作,不说到别的,只说“北定中原”,正是他的专一处。这种诗只是对儿子说话,不是什么遗疏遗表的,用不着装腔作势,他尽可以说些别的体己的话;可是他只说这个,他正以为这是最体己的话。诗里说“元知万事空”,万事都搁得下;“但悲不见九州同”,只这一件搁不下。他虽说“死去”,虽然“不见九州同”,可是相信“王师”终有“北定中原日”,所以叮嘱他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教儿子“无忘”,正见自已的念念不“忘”。这是他的爱国热诚的理想化;这理想便是我们现在说的“国家至上”的信念的雏形。……过去的诗人里,也许只有他才配称为爱国诗人。(见《朱自清选集》,1952年开明书店版)

生老病死,新陈代谢,这是自然的规律。

先人故去,后人思念;冥冥之中,音容宛在。于是有了四时家祭,以寄拳拳之情。

在一年当中,家庭祭祀计有五六次之多。细数一下,就是腊月二十四接祖人回来过年、二十八和大年三十供祖人、正月十五送祖人归位,还有大年三十和正月十五傍晚到坟地上亮儿、清明扫墓(临坟)、七月半(中元)烧包袱。另外还有供忌日,是小规模的祭祀。这些家祭的主题目的,各次是不尽相同的。

二十四是接,二十八、三十夜是供,正月十五是送。无论接、供、送,都要摆酒饭菜肴,要点烛、燃香、烧纸、放炮竹,还要磕头跪拜。这时候,闪烁的烛影、袅袅的香烟、飞舞的纸灰、弥漫的炮竹香气,以及饭菜酒肉的氤氲,共同营造了一个神秘而温馨的气氛,逝去的亲人恍若就在眼前。两次“上亮儿”,主题就是在坟前点一支蜡烛。这源自“三十的火十五的灯”的传统,逝者的寝宫也是要灯火通明的。当然也要燃香、烧纸、放炮竹,但这不是主题。

清明扫墓,俗称临坟、上坟、标山。一般是率家人子孙多人来到坟地,给坟墓扫除落叶、拔去杂草,这叫扫墓;还要给坟加上一抔土(多少不定),这叫临坟;还要在坟头上搭几张钱纸,这叫标山。同时还要燃香、烧纸、放长长的炮竹,然后磕头礼拜,则清明的祭祀完成。以上这些祭祀都要烧纸钱,数量随意,不必很多。

而七月半(中元节)的祭祀则是以烧纸为主题的,叫做“烧包袱”。数量相对要多些,而且还要做成包袱,分别写上收受者的姓名,就像阳间寄送包裹一样。包袱要竖行书写,先顶格写“奉上往生钱壹包”,中间写“故x考x公讳xx大人冥间收用”,或“故x妣x母x老孺人冥间收用”,第三行低几格落款:“孝男(孙)xx率子孙谨具”。因为所烧的纸多,又成包袱状,不宜在室内烧,须在门外用树枝木棍搭一个烧包袱的台,把做好的包袱摆放在上面,还要加上一些未包的散纸作为运送包袱的脚力费,还有一些是散发给孤魂野鬼的。祭祀的时候,室内摆上酒饭菜肴,点烛,燃香,室外烧包袱。待包袱燃尽,就放炮竹,磕头,撤席。因为祭祀了,给祖人烧了很多的纸钱包袱,祭拜者于是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和安慰。为什么七月半的祭祀要以烧包袱为主题呢?这是因为七月半为中元节,俗称鬼节,阴间在扬州召开孟兰大会,阎王开放鬼门关,好让地狱里的阴魂去参加这阴间的盛会。这自然要很多的钱,而且全国各地去往扬州,有的地方路途遥远,更是需要船钱路费,所以就有了“七月半烧包袱”的习俗。

每个地方的分数不一样,通常来说都是比较有仪式感的祭拜祖先。


相关问答:

#19168982420#:家祭都要干什么?
臧肩伯: 当然也要燃香、烧纸、放炮竹,但这不是主题。清明扫墓,俗称临坟、上坟、标山。一般是率家人子孙多人来到坟地,给坟墓扫除落叶、拔去杂草,这叫扫墓;还要给坟加上一抔土(多少不定),这叫临坟;还要在坟头上搭几张钱纸,这叫标山。同时还要燃香、烧纸、放长长的炮竹,然后磕头礼拜,则清明的祭祀...

#19168982420#:这4大祭祖方式您都知道吗?
臧肩伯: 1. 坟祭:这种方式通常在祖宗的墓地举行,由家族男性成员携带祭品和香纸前往,在那里摆放祭品、水酒,并进行烧纸、焚香、奠酒和行礼等仪式。有时还会压上坟头纸。家谱国际认为,尤其是清明节的坟祭最为庄重,前一天早上还要为祖先坟墓“添土”,象征着家族人丁兴旺。2. 家祭:这种祭祖方式不需要到坟墓...

#19168982420#:墓祭、祠祭和家祭仪式是什么?
臧肩伯: 祠祭前还须先斋戒三日,提前一日设位,摆设祭品,准备祭馔、香烛等。(3)家祭是以家庭为单位在家里祭祀死者亡灵的活动,一般是在每年清明、中元或冬至日举行,也有逢本家近代祖先生卒忌辰设祭的。家祭一般是在祠堂祖先的牌位前进行。

#19168982420#:这4大祭祖方式您都知道吗?
臧肩伯: 由家中男人负责摆设祭品、烧纸、焚香和奠酒,同时进行拜祭仪式。家谱国际指出,这一习俗在清明时节尤为隆重,前一天早上,还要给祖先坟上添土,象征家族人丁兴旺。儿子结婚时,也会前往坟地祭拜,向祖先宣告家族人口增加。

#19168982420#:家祭与遥祭的区别是什么 上坟祭祖需要注意什么
臧肩伯: 在大部分地区,清明节扫墓时都需要先给先人的墓地添土,一方面是表示后辈们对先辈的尊重和纪念,另一方面是以免坟墓因年久荒芜而导致裂缝、坍塌。虽然墓地多位于山地、林中,土壤随处可见,但为祖先的墓地添土时,对土壤的选择却是大有讲究的。山西的王先生就曾经因为添土而被族中老人严厉指责过。去年,...

#19168982420#:这4大祭祖方式您都知道吗?
臧肩伯: 家谱国际亦认为上坟习俗尤以清明上坟最为隆重,前一天早上还要去给祖先坟上“添土”,以示家族人丁兴旺。大多数农村家族,儿子结婚,也要去上坟,含义是告诉祖宗,儿子成家,人口又多了。第二种方式是家祭,即不到坟上去,或与上坟同时进行,把写有直系宗祖的牌位或谱系图供在正堂或“家庙”,全家或...

#19168982420#:如何祭祖才能旺家
臧肩伯: 我妈今天上午做什么饭?心跑了,就麻烦了,孩子以后上学,三心二意,老不听老师的话,老师讲课他思想就跑了。我们进到墓地以后,衣服也都要整理得整整齐齐。 七、坟地最适合栽的树 坟地最适合栽的树就是四季青的侧柏。侧柏属阴,树根不会很大,最适合在烧纸的地方左右栽。如果家族在外面工作的人比较多,要是想有...

#19168982420#:老人过世后的程序?
臧肩伯: 火化之后的当天晚上要给老人送到 南山 ,俗称” 送山”, 就是所有亲人在晚上跟着 送山轿 ,嘴里念着老人看衣服上轿的话,将老人灵魂先送到我们并不知道的南山。 到第三天,所有亲戚都来送行,中午所有男客人在灵堂进行 家祭,由执事按顺序喊人分别祭拜。 我们这里一般娘家人和亲家是贵客,要高看一眼,然后再按亲疏...

#19168982420#:关中丧葬风俗?
臧肩伯: 中元节祭、周年祭、二周年祭、三周年立碑祭等。关中丧葬整个过程都伴着孝子的哭声,配以旋律悲痛如泣如诉的唢呐声和有教育缅怀意义的秦腔戏,能充分宣泄人内心悲痛。“礼”是关中丧葬风俗的核心,与丧事有关的诸多风俗,都是关中人用“丧尽礼,祭尽诚”的古训,诠释着“孝悌、亲情、道德、崇拜”。

#19168982420#:上坟是什么意思?
臧肩伯: 2、家祭可以不上坟,或与上坟同时进行。将写有直系宗祖的牌位或谱系图供在正堂或家庙,全家或全族人一起祭祀,这种在家祭的称为“请家堂”。仪式非常庄重,通常在过年时与续谱同时进行,由辈分最高的家族老人主持。近年来,由于火葬的推广,公墓变得普遍,上坟也有在公墓进行的。3、遥祭,也称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