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火花加工机床电火花加工的常用术语
电火花加工机床的工作原理涉及多个关键术语:
1. 工具电极:用于电火花加工的电极,也被称为电极,通常由铜制成,故有铜公之称。
2. 放电间隙:加工时,工具电极与工件之间的距离,范围通常在0.01~0.5毫米,粗加工时间隙较大,精加工则需减小以提高精度。
3. 脉冲宽度 (ti): 施加在电极和工件上的电压脉冲持续时间,粗加工时可较大,精加工则需减小以防止电弧烧伤。
4. 脉冲间隔 (to): 两个电压脉冲之间的间隔,过短会导致电弧,过长则降低生产率,加工深度和面积大时,间隔需相应调整。
5. 放电时间和电流脉宽 (te): 电液击穿后的放电电流时间,对加工效率和质量有重要影响。
6. 击穿延时 (td): 电压施加后液体击穿的延迟时间,与平均间隙和进给状态有关。
7. 脉冲周期和频率: 一个脉冲周期定义为相邻脉冲间的间隔,有效脉冲频率则是有效放电次数。
8. 脉冲利用率和脉宽系数: 描述有效脉冲在总脉冲中的比例,以及脉冲宽度与周期的比值。
9. 占空比: 脉冲宽度与间隔的比值,控制放电间隙的恢复速度,粗加工时较大,精加工时需小。
10. 开路电压和峰值电压: 间隙未放电时的最高电压,影响生产率和精度。
11. 火花维持电压和加工电压: 火花放电时的稳定电压和实际加工时的平均电压。
12. 加工电流和短路电流: 电火花加工时的平均电流和短路时的峰值电流。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进步,电火花加工机床已实现数控化,具备自动定位、条件转换、电极交换等功能,提升了效率、精度和稳定性,适用范围广泛,且发展趋势包括小型化、精密化和大型化加工能力的提升。
扩展资料
电火花加工机床是利用电火花加工原理加工导电材料的特种加工机床。又称电蚀加工机床。电火花加工机床主要用于加工各种高硬度的材料(如硬质合金和淬火钢等)和复杂形状的模具、零件,以及切割、开槽和去除折断在工件孔内的工具(如钻头和丝锥)等。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