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胸宽广的例子

作者:王虹 www.yuediqu.com    2025-05-21
求“心胸宽广,才有快乐”的名人事例~

负荆请罪中的蔺相如,大度的接受廉颇的道歉。
战国时候,有七个大国,它们是秦、齐、楚、燕、韩、赵、魏,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这七国当中,又数秦国最强大。秦国常常欺侮赵国。有一次,赵王派一个大臣的手下人蔺相如到秦国去交涉。蔺相如见了秦王,凭着机智和勇敢,给赵国争得了不少面子。
秦王见赵国有这样的人才,就不敢再小看赵国了。赵王看蔺相如这么能干。就封他为“上卿”(相当于后来的宰相)。
赵王这么看重蔺相如,可气坏了赵国的大将军廉颇。他想:我为赵国拚命打仗,功劳难道不如蔺相如吗?蔺相如光凭一张嘴,有什么了不起的本领,地位倒比我还高!他越想越不服气,怒气冲冲地说:“我要是碰着蔺相如,要当面给他点儿难堪,看他能把我怎么样!”
廉颇的这些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立刻吩咐他手下的人,叫他们以后碰着廉颇手下的人,千万要让着点儿,不要和他们争吵。他自己坐车出门,只要听说廉颇打前面来了,就叫马车夫把车子赶到小巷子里,等廉颇过去了再走。
廉颇手下的人,看见上卿这么让着自己的主人,更加得意忘形了,见了蔺相如手下的人,就嘲笑他们。蔺相如心平气和地问他们:“廉将军跟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呢。”大伙儿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
蔺相如说:“对呀,我见了秦王都不怕,难道还怕廉将军吗。要知道,秦国现在不敢来打赵国,就是因为国内文官武将一条心。
蔺相如的这番话,后来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惭愧极了。他脱掉一只袖子,露着肩膀,背了一根荆条,直奔蔺相如家。
蔺相如连忙出来迎接廉颇。廉颇对着蔺相如跪了下来,双手捧着荆条,请蔺相如鞭打自己。蔺相如把荆条扔在地上,急忙用双手扶起廉颇,给他穿好衣服,拉着他的手请他坐下。
蔺相如和廉颇从此成了很要好的朋友。这两个人一文一武,同心协力为国家办事,秦国因此更不敢欺侮赵国了。“负荆请罪”也就成了一句成语,表示向别人道歉、承认错误的意思。

扩展资料:
蔺相如原为宦者令舍人。赵惠文王时,秦昭王写信给赵王,愿以十五个城池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来到秦国,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完璧归赵。
公元前279年,秦王与赵王相会于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他随侍赵孝成王,当面斥责强大的秦国,不辱国体,使赵王没有受到屈辱,因其功,任为上卿,居官于廉颇之上。廉颇居功自恃,不服相如,耻居其下,并扬言要羞辱相如。
蔺相如为保持将相和睦,不使外敌有隙可乘,始终回避忍让。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善自谦抑的精神感动了廉颇,于是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二人成为刎颈之交。

  心胸宽广:韩信受胯下之辱,韩信未作大将军之前,被县城的一个无赖拦住,要求他从胯下钻过去。韩信居然就钻了过去。后来韩信发达,回到故乡,那个无赖吓得要死。韩信没有报复他,还让他做了军队里的领队。

  心胸狭窄: 拿破仑
  拿破仑称得上是一位伟人,但是正是因为他心胸狭窄,失去了世界霸主的地位,以失败而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两个世纪前的某一天,美国发明家富尔顿来到了金碧辉煌的凡尔赛宫,他刚发明了蒸汽机铁甲战船,正兴致勃勃地向拿破仑建议,用之取代当时法国的木制舰船。毫无疑问,蒸汽机铁甲战船比木制战船要先进得多,威力也不可同日而语。眼看拿破仑就要被富尔顿说动,准备采纳富尔顿的建议时,拿破仑脸色陡变,两眼放射出难以抑制的怒火,眼睛直逼向富尔顿。合作告吹了,而莫名其妙的富尔顿也许永远不会知道,他失败的原因完全在于他毫不在意地顺口恭维了拿破仑一句:“伟大的陛下,您将成为世界上真正最高大的人!”在这里,富尔顿想表达的是“高贵”、“崇高”的意思,但他一不留神把法语的“高贵”、“崇高”一词说成了“高大”,恰恰富尔顿自己身材高大,这一下正好击中了拿破仑最自卑、最害怕被别人嘲笑的生理短处——个子很矮。
  拿破仑又自卑又嫉恨,他对高个子的富尔顿咆哮道:“滚吧!先生!我不认为你是个骗子,但认为你是十足的蠢货!”这之后,富尔顿的发明专利被英国购买,自此英国凭借强大的海军,确立了世界海上霸主的地位,法国却远远落在了后面。直到上个世纪30年代末,爱因斯坦在建议美国总统罗斯福迅速研制原子弹的信里,才又一次重提旧事:“总统先生,如果1803年拿破仑接受了你们的富尔顿关于建造蒸汽机军舰的建议,今天的世界格局将不会是这样!”
  拿破仑仅仅因为容忍不了别人无意间使用的“高大”一词,就拒绝了一项伟大的发明,也失去了一个称霸世界的绝好机会。因为他心胸狭窄,所以他失去了一个时代。

在遥远的氏族部落时期,有一个名叫舜的年轻人,他的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父亲给他找了一个后母。

后母对舜很不好,不但整天对他呼喝打骂,甚至还几次三番地想要害死他。有一次后母对他说咱们的屋顶下雨时经常漏雨,你上去多用些稻草把屋顶修好。那时住的房子都是用树干和稻草搭起来的。

屋子的顶非常高,舜拿来竹梯,背着稻草就爬上了屋顶去修屋顶。这时狠心的后母偷偷地把竹梯拿走,然后点燃这个草屋,想把舜活活烧死。舜在屋顶上看见自己所在的这个草屋着火了,然后双手高高举起头上的斗笠,从屋顶上跳了下来,斗笠就像降落伞一样,把舜平安地降落在地面上。

后母看到没有烧死舜,反而把草屋烧的一干二净,气得直跺脚。后来后母又想到一个办法,他让舜在自己家的院子里挖一口井,以后家里吃水好方便。

舜就去拿来工具开始在院子里挖井,井挖深了,就用绳子绑在自己腰上,绳子另一头系在院子的大树上。舜在挖到很深的时候,后母看准了时机,赶紧把从井里挖出来的土,用工具填回井里,她想把舜活活埋在井底下。最后她终于把井填完了,井口的土和院子里的地面一样平了,她满意地走回草屋。

这时他刚进草屋,却发现舜在屋里正喝水。吓得她一下子瘫在地上,大声尖叫起来。部落里的人听到声音都赶来了,问她发生了什么事,她指着舜吱吱唔唔说不出话来。

大伙又问舜这是怎么回事?舜说:“母亲进屋时没看到我,以为屋子里没人,这一下子看到我吓得叫了一声,连我都吓了一跳!”众人笑道原来如此,其实大伙都心里明白这是舜的后母又想害死舜,但又一次失败了。

原来舜在挖井的时候,心里想到了后母可能要活埋了他,所以他在挖井的时候,在离地面不远的井壁上多挖了一条通向院子后面的通道,以备自己逃命时用的。

孝顺的舜并没有责怪后母,始终尽心侍候父母,并挑起家中的重担。一年黄河水灾,各个部落的庄稼都让大水淹没了,因为没吃的饿死了不少人。

舜找到一片高地,他在那里开垦种田,防止以后的大水再淹没庄稼,不然部落里又要饿死许多老人和孩子。渐渐地舜的美名被传扬开来,连天帝都被他感动了,于是命大象为他耕地,让鸟儿为他捉虫除草,助他的粮食大丰收,用来帮助更多没有粮食吃的部落。

由于舜聪明善良,心胸宽广,后来所有部落联盟的大首领尧帝,把治理黄河的大任交给了舜,还把帝位禅让给了舜,舜帝把天下分为华夏九个大洲,就是我们现在都说的中国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开始。在他的悉心管理下,天下太平,为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奠定了重要的基石。    



经典小故事——以德报怨
战国时,梁国与楚国相临.两国夙有敌意,在边境上各设界亭(哨所).
两边的亭卒在各自的地界里都种了西瓜.梁国的亭卒勤劳,锄草浇水,瓜秧长势很好;楚国的亭卒懒惰,不锄不浇,瓜秧又瘦又弱,目不忍睹.人比人,气死人.楚亭的人觉得失了面子,在一天晚上,乘月黑风高,偷跑过去把梁亭的瓜秧全都扯断.
梁亭的人第二天发现后,非常气愤,报告给县令宋就,说我们要以牙还牙,也过去把他们的瓜秧扯断!宋就说:“楚亭的人这种行为当然不对.别人不对,我们再跟着学就更不对,那样未免太狭隘、太小器了.你们照我的吩咐去做,从今天开始,每晚去给他们的瓜秧浇水,让他们的瓜秧也长得好.而且,这样做一定不要让他们知道.”梁亭的人听后觉得有理,就照办了.
楚亭的人发现自己的瓜秧长势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仔细观察,发现每天早上地都被人浇过,而且是梁亭的人在夜里悄悄为他们浇的.
楚国的县令听到亭卒的报告后,感到十分惭愧又十分敬佩,于是上报楚王.楚王深感梁国人修睦边邻的诚心,特备重礼送梁王以示歉意.结果这一对敌国成了友好邻邦.
以德报怨
长寿王仁民爱物,慈悲为怀,其国境内风调雨顺,财富民丰,却也因此引来邻国贪王的凯觎和出兵侵夺.获悉敌兵压境的长寿王,不愿为保卫一己的王权而殃及无辜的百姓,决定舍弃王位,与儿子长生相偕遁隐山林.贪王因而不费吹灰之力即坐拥长寿王的国土,并重金悬赏捉拿长寿王父子.息心山林的长寿王为了帮助远道而来投奔自己的梵志,自愿舍身,让梵志得获赏金,遂轻易为贪王捉到.残暴的贪王故意在长寿王国都通衢上,公然火烧长寿王,以逞已能,以警大众.
临死前,长寿王惊见乔装为樵夫的儿子混杂在人群中,他双眼冒着怒火,满怀仇恨.长寿王于是向天宣示他以仁为戒的遗教,希冀长生能秉承以德报怨的家风.虽然亲耳聆听父亲最后的教诲,但父王惨死,国土沦丧的深仇大恨,令年轻的王子长生一心只想伺机报复,以除胸中块垒!于是,多才多艺的长生,利用在大臣家为仆役的机会,取得贪王的赏识,进而成为贪王的贴身侍者.
在一次伴从贪王出猎的途中,长生刻意让贪王脱离贴身随从,并迷失在山林间.精疲力尽的贪王为求得一枕好眠,将随身的配剑卸下,交由长生保管.待贪王熟睡之际,长生把握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拔剑而出以偿宿愿.下手之前,长生忽然想起父命,父王临终前的叮咛犹在耳边,感化了他以牙还牙的固执,他不由得将剑缓缓抽回,理智驱使他按剑不动.正巧是此时,贪王突然从噩梦中惊醒,不安地说道:“我梦见长寿王儿子要杀我,怎么办?”“大王不要惊惶!有贱民在此护卫您.”长生佯言安慰贪王,于是贪王听信他的话,又安然入睡.考虑再三,长生决心尊奉父亲的仁戒,原谅贪王,便主动向贪王表明他的真实身份,并请求贪王:“您快将我杀了,以免我报仇的恶念又死灰复燃!”震惊的贪王被长寿王父子以德报怨的仁行深深感动,当下幡然悔悟,将国土归还长生,两国并义结为兄弟之邦.

请采纳哦~~~
心胸宽广:韩信受胯下之辱,韩信未作大将军之前,被县城的一个无赖拦住,要求他从胯下钻过去。韩信居然就钻了过去。后来韩信发达,回到故乡,那个无赖吓得要死。韩信没有报复他,还让他做了军队里的领队。


相关问答:

#15224791138#:历史上心胸宽广的人有哪些?
益骅诸: 从那时开始“如饮醇醪”的典故常常出现在一些诗人的诗词里,诗人常常用这个词来形容一个人心胸宽广.只是三国演义成书后,周瑜的形象被彻底颠覆丑化,这个典故人家也渐渐忘记了.2.曹操与关羽:关羽本是刘备的部下,在一次战争中刘备脚底抹油就跑了——这是刘备的特长: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经常是把...

#15224791138#:三顾茅庐表现诸葛亮心胸宽广的段落是什么?
益骅诸: "三顾茅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故事,讲述了诸葛亮在蜀地隐居时,刘备三次来访请他出山相助的经历。其中,诸葛亮在第三次相见时,表现出了其心胸宽广的一面。下面是相关段落:“亮曰:‘当日之言,皆为国事,非关私怨。丞相不怪。’此言既毕,满座皆惊。傅士仁因起立曰:‘先生此言,开口见胸臆,...

#15224791138#:关于诸葛亮心胸宽广的故事!!!290字以内 ?!?!?!?!?!?!?!!
益骅诸: 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后,引起张飞和关羽等人的不满,经常藐视他,但是诸葛亮以大局为重,这体现了他的心胸宽广,最后以博望坡之战得到了关羽和张飞的肯定。谦逊有礼,在刘备第三次拜访他时,知道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谦逊有礼,还有他出使东吴时候对孙权、周瑜和鲁肃等人都很毕恭毕敬。

#15224791138#:关于宽容的事例
益骅诸: 反面的例子中,周瑜因心胸狭隘,妒贤嫉能,最终英年早逝。诸葛亮七擒孟获,表现出对敌人的宽容,而祈黄羊举荐贤能,不避仇人,展现了君子的宽容。相反,曹操因无法容忍杨修的智慧,最终导致贤才无处可归,也属正常。鲍叔推荐管仲成为齐桓公的相国,鲍叔心胸宽广,认为管仲在多个方面都优于自己,这展现了...

#15224791138#:你知道什么关于心胸宽广的名人故事吗
益骅诸: 今天,我看了一个关于“心胸宽广”的小故事——?以德报怨?,主要讲述梁国的人和楚国的人都在地里种了西瓜,梁国人很勤劳,所以瓜种得很好;楚国人很懒惰,瓜长得又瘦又弱惨不忍睹。楚国人觉得很没面子。在一天晚上,偷偷把梁国的瓜秧都扯断了。梁国人开始很生气,但是听了宋就的话后,梁国人非但...

#15224791138#:古代心胸宽广事例
益骅诸: 《六尺巷》清朝时,在安徽桐城有个一个著名的家族,父子两代为相,权势显赫,这就是张家张英、张廷玉父子.清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将官司打倒县衙门.县官考虑纠纷...

#15224791138#:关于人心胸宽广和狭窄的故事
益骅诸: 心胸宽广:韩信受胯下之辱,韩信未作大将军之前,被县城的一个无赖拦住,要求他从胯下钻过去。韩信居然就钻了过去。后来韩信发达,回到故乡,那个无赖吓得要死。韩信没有报复他,还让他做了军队里的领队。心胸狭窄: 拿破仑 拿破仑称得上是一位伟人,但是正是因为他心胸狭窄,失去了世界霸主的地位,以失败...

#15224791138#:周瑜心胸宽广的事例有哪些
益骅诸: 顾曲周郎的典故和程普周瑜的故事 周瑜二十几岁就身居高位,让东吴的一些老将不服,其中又以程普为首,程普是三代老臣,因为自己年长(又比周瑜官位低),三番五次地欺辱他,周瑜放低了身段和姿态与他结交,始终没和他计较。程普后来对周瑜十分敬服亲近,对很多人说:“和周公瑾相交,就像喝美酒一样,...

#15224791138#:关于心胸开阔的故事3个
益骅诸: 心胸开阔故事三则:1、唐太宗明主之量 在封建皇帝中,唐太宗的胸怀最宽宏,他不仅能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从善如流,而且鼓励群臣净谏,择其善者而从之。对于反对他的人,甚至是要求他下台让位的人,他也不治他的罪,反而宽恕他。《资治通鉴·唐纪》记载:齐州人段志冲上奏、要唐太宗让位给太子李治...

#15224791138#:心胸宽广的例子
益骅诸: 经典小故事——以德报怨 战国时,梁国与楚国相临.两国夙有敌意,在边境上各设界亭(哨所).两边的亭卒在各自的地界里都种了西瓜.梁国的亭卒勤劳,锄草浇水,瓜秧长势很好;楚国的亭卒懒惰,不锄不浇,瓜秧又瘦又弱,目不忍睹.人比人,气死人.楚亭的人觉得失了面子,在一天晚上,乘月黑风高,偷跑过去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