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应力原理简介
作者:王虹 www.yuediqu.com 2025-05-20
~
1923年,土力学巨匠太沙基(K. Terzaghi)首次提出了有效应力原理的核心理念,这一理论深刻阐述了碎散颗粒材料与连续固体在应力-应变关系上的本质差异,标志着土力学作为独立学科的诞生。这一原理是土力学与其他力学领域区分的关键特征。土体本质上是三相系统,对于饱和土来说,它实际是二相体系。当承受外荷载时,土中的应力并非全部由土体承载,而是由土骨架和其中的水气共同分担。然而,只有通过土颗粒传递的有效应力才会引发土体的变形,并赋予其抗剪强度。相反,孔隙中的水气传递的孔隙压力对土体的强度和变形并无贡献。
以两个土样实验为例,当一个土样被水淹没超过表面,尽管有荷载,但土样却不会压缩,因为这是孔隙水压的作用。而在另一个土样上施加重物,土样明显被压缩,这是因为这部分压力是通过颗粒传递的,即有效应力。饱和土在压缩过程中存在排水过程,即孔隙水压力逐渐消散,直至土体达到稳定压缩状态。此外,在外荷载作用下,土体中的应力是由土骨架与水气共同分担的,但只有土粒间的压力——有效应力,才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是土体抗剪强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关问答:
以两个土样实验为例,当一个土样被水淹没超过表面,尽管有荷载,但土样却不会压缩,因为这是孔隙水压的作用。而在另一个土样上施加重物,土样明显被压缩,这是因为这部分压力是通过颗粒传递的,即有效应力。饱和土在压缩过程中存在排水过程,即孔隙水压力逐渐消散,直至土体达到稳定压缩状态。此外,在外荷载作用下,土体中的应力是由土骨架与水气共同分担的,但只有土粒间的压力——有效应力,才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是土体抗剪强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