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有什么?

作者:王虹 www.yuediqu.com    2025-05-19
~ 端午节起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 端午节在中国传统节日里名称最多,由来也最多。从“名称”来说端午节起源于吴越民族的龙图腾崇拜,有不少学者认同。 端午节的习俗远不止20多种,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吃粽子和划龙舟。吃粽子纪念屈原是较有代表性的说法,其实还有纪念伍子胥、介子推和孝女曹娥之说,只是屈原说的影响最广。端午节,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习俗主要有划龙舟、祭龙、采草药、赶药市、挂艾草与菖蒲、打午时水、洗草药水、贴午时符、拜神祭祖、浸龙舟水、吃龙舟饭、食粽子、薰苍术、放纸鸢、拴五色丝线、佩香囊等等。作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清晰地记录着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查贞ip世界很大,慢慢探索
关注
我来答有奖励
查看全部12个回答

查贞ip 高能答主
2021-06-12 世界很大,慢慢探索

关注
端午节的来历: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儿糟蹋屈原的 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习俗: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很丰富,从早晨天蒙蒙亮开始,一直持续到正午才结束。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1、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2、端午食粽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3、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4、悬艾叶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带,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鬼祛贵之神效


相关问答:

#13462006912#:端午节的由来是什么有什么风俗
陶榕芝: 端午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风俗包括吃粽子、赛龙舟和佩香囊。由来:端午节源于传说中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投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他,纷纷到汨罗江哀悼,并将食物投进江中以示悼念,这一习俗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节。吃粽子:人们会将食物用叶子包裹起来投进河里,这一习俗流传下来后,演变成了端午节...

#13462006912#: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是什么
陶榕芝: 由来:1. 祭龙演变: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本是上古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2. 纪念屈原: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也将端午节作为纪念他的节日。此外,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风俗:1. 吃粽...

#13462006912#: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陶榕芝: 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端午节,本是南方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

#13462006912#: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是什么
陶榕芝: 端午节的习俗主要包括: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的重要食品,早在东汉时期就已出现,到了晋朝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象征着对屈原的纪念以及人们团结协作、勇往直前的精神。挂艾草香包:挂艾草和香包可以驱邪避疫,保护家人的健康。饮蒲酒、雄黄酒等:饮蒲酒、雄黄酒等可以...

#13462006912#:【端午节百科】端午节来历_习俗_饮食_文化 这些端午知识你都知道吗_百...
陶榕芝: 习俗: 赛龙舟:纪念屈原的活动,也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习俗。 挂艾草与菖蒲:意在驱邪避害,保护家人免受疾病和邪恶的侵害。 吃粽子:端午节必不可少的食品,各地风味各异,如江浙地区的“五黄”习俗。 避五毒:防止蛇、蝎、蜈蚣、壁虎、蟾蜍等五种有毒动物的侵害。 拴五色丝线:象征吉祥如意,...

#13462006912#:端午节的由来是什么有什么风俗
陶榕芝: 此外,佩香囊也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人们认为佩戴香囊可以避邪驱瘟,保佑平安健康。在一些地区,男女之间还会互赠香囊,以此表达爱意和祝福。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也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总的来说,端午节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氛围的节日。通过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等活动,人们...

#13462006912#:端午节的来历与传说
陶榕芝: 端午节的来历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几种传说:纪念屈原:背景:屈原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因主张革新图强而被排挤,最终投汨罗江自尽。习俗来源:当地百姓划船捞救屈原未果,为防止鱼龙伤害屈原,向江中投掷食物和雄黄酒。这些习俗后来演变成了包粽子和划龙舟等传统活动。纪念曹娥:背景:东汉时期的...

#13462006912#: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是什么 端午节有什么习俗呢
陶榕芝: 1、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习俗有:吃粽子、驱瘟疫、瘟神、划龙舟、悬香草(菖蒲、艾草等)等。2、端午节,本是上古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

#13462006912#: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有什么?
陶榕芝: 端午节,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习俗主要有划龙舟、祭龙、采草药、赶药市、挂艾草与菖蒲、打午时水、洗草药水、贴午时符、拜神祭祖、浸龙舟水、吃龙舟饭、食粽子、薰苍术、放纸鸢、拴五色丝线、佩香囊等等。作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清晰地记录着先民丰富而...

#13462006912#:端午节的来由和习俗简短一点
陶榕芝: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5)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