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敢于挑战权威的小故事,简短一些(要写个题目在上面奥)

作者:王虹 www.yuediqu.com    2025-05-20
关于敢于挑战权威的名人小故事~

伽利略挑战亚里士多德,关于重物下降的“比萨斜塔实验

加利略在比萨斜塔上用2个不同重量的铁球经过实验得出了一个结论:物体做自由落体时,不因重量而呈现不同的速度
亚里士多德认为:不同重量的物体,从高处下降的速度与重量成正比,重的一定较轻的先落地。这个结论到伽利略时差不多近2000年了,还未有人公开怀疑过。物体下落的速度和物体的重量是否有关系:伽利略经过再三的观察、研究、实验后,发现如果将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放下,两者将会同时落地。于是伽利略大胆地向天经地义的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进行了挑战。
伽利略提出了崭新的观点:轻重不同的物体,如果受空气的阻力相同,从同一高处下落 .
2.
布鲁诺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思想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是一个诚实正直的学者,为了捍卫自己的学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他被哥白尼的日心说所吸引,开始对自然科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逐渐对宗教神学发生了怀疑。他写了一些批判《圣经》的论文,并从日常行为上表现出对基督教圣徒的厌恶。
经过八年的监禁,布鲁诺被处以火刑,后来,随着科学的发展,布鲁诺的学说被证明是正确的。1889年6月9日,在布鲁诺殉难的鲜花广场上,人们为纪念这位诚实勇敢的伟大思想家,为他树立一尊铜像,永远纪念他的功绩。

1953年,袁隆平毕业.为了让人民不再挨饿挑战权威 发现水稻的雄性不孕, 全国性的大饥荒,袁隆平和他的学生们面临着饥饿的威胁.当时,米丘林、李森科的“无性杂交”学说——“无性杂交可以改良品种,创造新品种”的传统论断垄断着科学界.袁隆平继续做了许多试验,依然没有任何头绪.他开始怀疑“无性杂交”的一贯正确性,决定改变方向,沿着当时被批判的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基因和染色体学说进行探索,研究水稻杂交.而在当时,作为自花授粉的水稻被认为根本没有杂交优势.“别人都讲我是‘鬼五十七’(长沙方言,意为不务正业),我也不理.”从此,他义无反顾地选定了杂交水稻这道科研课题.
  1960年7月,盛夏的一天,在安江农校实习农场早稻田中,袁隆平像往常一样下课后挽起裤腿到稻田查看.突然,他发现了一株植株高大、颗粒饱满的水稻“鹤立鸡群”.他如获至宝,马上用布条加以标记,反复观察,并采集花药进行镜检.
  第二年,他把收获的种子种下去,结果长出的水稻高的高、矮的矮.“当时我非常失望地坐在田埂上……突然灵感来了,水稻是自花授粉的,不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这一定是个天然杂交种!”
  袁隆平马上想到,把雌雄同蕊的水稻雄花人工去除,授以另一个品种的花粉,就能得到有杂交优势的种子了!但单凭人力不可能大量生产这样的种子,如果专门培育一种雄花退化的水稻,将其和其他的品种混种在一起,用竹竿一赶花粉就落在雌花上了,就能大量生产杂交稻种了!
  想到这里,袁隆平欣喜若狂,也更加充满信心.接下来几年的夏天,水稻扬花吐穗的时候,他都拿着放大镜,顶着烈日在田间苦苦寻觅.1964年7月5日,他在安江农校实习农场的洞庭早籼稻田中找到一株奇异的“天然雄性不育株”,这是国内首次发现.经人工授粉,结出了数百粒第一代雄性不育材料的种子.
  1965年7月,又在安江农校附近稻田的南特号、早粳4号、胜利籼等品种中,逐穗检查14000多个稻穗,连同上年发现的不育株,共计找到6株.经过连续两年春播与翻秋,共有4株繁殖了1~2代.
  1966年2月28日,袁隆平发表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刊登在中国科学院主编的《科学通报》半月刊第17卷第4期上.这是他关于杂交水稻的第一篇论文,直击禁区.
  今天回想起那一切,袁隆平深有感触地说:“在研究杂交水稻的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要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要多读书但不能迷信书本,也不能害怕冷嘲热讽,害怕标新立异.如果老是迷信这个迷信那个,害怕这个害怕那个,那永远也创不了新,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后面.科技创新既需要仁者的胸怀、智者的头脑,更需要勇者的胆识、志者的坚韧.我们就是要敢想敢做敢坚持,相信自己能够依靠科技的力量和自己的本事自主创新,做科技创新的领跑人,这样才会取得成功.”
  10年历经艰辛坎坷在世界上首次育成三系杂交水稻
  伽利略挑战亚里士多德,关于重物下降的“比萨斜塔实验”;
  哥白尼挑战托勒密,提出日心说;
  爱因斯坦挑战牛顿的经典力学,提出相对论.

1.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亚里士多德认为:不同重量的物体,从高处下降的速度与重量成正比,重的一定较轻的先落地。这个结论到伽利略时差不多近2000年了,还未有人公开怀疑过。物体下落的速度和物体的重量是否有关系:伽利略经过再三的观察、研究、实验后,发现如果将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放下,两者将会同时落地。于是伽利略大胆地向天经地义的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进行了挑战。伽利略提出了崭新的观点:轻重不同的物体,如果受空气的阻力相同,从同一高处下落,同时落地 .
1.科学的殉道士---布鲁诺
  布鲁诺敢于挑战权威,宁愿接受火刑也要与教会抗争到底,坚决否认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这一统治人们思想的荒谬观点 ......
3.小泽征尔的故事
在一次欧洲举办的指挥家大赛上,要求每一个指挥家都指挥同一支曲子。轮到了日本青年指挥家小泽征尔。在他指挥到一半的时候,忽然感觉到乐谱中出了错,使得曲子的这一段听上去不和谐。于是,他停了下来,指出了这个错误。可是每个评委都肯定地坚持说乐谱没有问题。小泽征尔重新指挥。又到了那个不和谐的地方,他又停了下来。这一次他肯定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委们全站起来,鼓掌向他祝贺大赛夺魁。原来,乐谱确全是,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一个圈套。其实,当时并不是只小泽征尔一个人发现了乐谱上的错误,可是他们都顺滑而过、不了了之。只有小泽征尔一个人以充分的自信、严谨的艺术态度,勇敢地指出了错误,所以也只有他一个人获得了金奖。


相关问答:

#14771743902#:关于敢于挑战权威的名人小故事
耿之媛: 敢于挑战权威的名人小故事:伽利略挑战亚里士多德 伽利略,作为物理学史上的伟大人物,他的事迹中最为人称道的便是他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质疑权威观点:在伽利略的时代,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被广泛接受,其中包括他认为不同重量的物体从高处下降的速度与重量成正比。这一观点在当时被视为天经地义,无人敢于...

#14771743902#:关于敢于挑战权威的名人小故事
耿之媛: 敢于挑战权威的名人小故事如下:伽利略挑战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下落速度的理论 故事背景:亚里士多德曾提出,不同重量的物体从高处下降的速度与重量成正比,即重的物体一定比轻的物体先落地。这一观点在当时被广泛接受,并被视为天经地义的真理,近2000年来无人公开怀疑。伽利略的观察与实验:伽利略对这一...

#14771743902#:关于敢于挑战权威的名人小故事简短一些。
耿之媛: 布鲁诺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勇敢地追求真理,不畏权威。他的勇敢和坚持成为了无数人追求真理的典范。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布鲁诺的名字如同一颗明亮的星辰,照亮着前行的道路。在布鲁诺之后,许多科学家继续挑战权威,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他们中的一些人,如伽利略和开普勒,也因为挑战教会的权威...

#14771743902#:关于敢于挑战权威的名人小故事
耿之媛: 亚里士多德坚信,不同重量的物体从高处落下的速度与重量成正比,即重的一定较轻的先落地。这一观点在伽利略之前,几乎无人公开质疑过。人们长久以来都相信,物体下落的速度确实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然而,伽利略通过反复的观察、研究和实验,得出了与前人截然不同的结论。他发现,如果将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

#14771743902#:勇于质疑挑战权威的故事
耿之媛: 在“聂利实验”故事的背后,可以清楚地看见一个热爱科学、不怕吃苦、追求完美、敢于向书本权威挑战的小科学家的身影。3、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虽然是柏拉图的学生,但却抛弃了他的老师所持的唯心主义观点。柏拉图认为理念是实物的原型,它不依赖于实物而独立存在。亚里士多德则认为世界乃是由各种本身的...

#14771743902#:关于敢于挑战权威的小故事,简短一些(要写个题目在上面奥)
耿之媛: 1.科学的殉道士---布鲁诺 布鲁诺敢于挑战权威,宁愿接受火刑也要与教会抗争到底,坚决否认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这一统治人们思想的荒谬观点 ...3.小泽征尔的故事 在一次欧洲举办的指挥家大赛上,要求每一个指挥家都指挥同一支曲子。轮到了日本青年指挥家小泽征尔。在他指挥到一半的时候,忽然感觉到乐谱中...

#14771743902#:关于敢于挑战权威的名人小故事
耿之媛: 研究、实验后,发现如果将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放下,两者将会同时落地。于是伽利略大胆地向天经地义的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进行了挑战,加利略在比萨斜塔上用2个不同重量的铁球经过实验得出了一个结论,物体做自由落体时,不因重量而呈现不同的速度。于是推翻了亚里士多德两千多年的理论。

#14771743902#:敢于挑战权威的事例
耿之媛: 另外就是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为了坚持真理,伽利略向当时的权威亚里斯多德挑战,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从同一高度落下,同时着地.一:比萨斜塔实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为了坚持真理,伽利略向当时的权威亚里斯多德挑战,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从同一高度落下,同时着地.二:...

#14771743902#:敢于挑战权威的事例
耿之媛: 还能在其他领域中激发创新和突破,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解决实际问题。在当今社会,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日常生活中,我们都需要保持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敢于质疑权威,勇于追求真相,这不仅是一种科学精神,更是一种宝贵的人生态度。通过不断挑战和探索,我们能够不断进步,实现个人和集体的共同成长。

#14771743902#:挑战权威的事例或发现
耿之媛: 这个故事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有时,我们可能会被群体意见所左右,而忽视自己的感知。苏格拉底通过这个小实验,展示了权威和群体压力下的个体思维独立的重要性。他鼓励学生质疑权威,勇敢表达自己的看法,即使与大多数人的观点不同。这种挑战权威的精神,在科学研究、艺术创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