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的分类及特征

作者:王虹 www.yuediqu.com    2025-05-19
~ 一、系统划分
根据地下水的赋存与流动特征,将三江平原地下水系统划分为第四系孔隙水亚系统、古近-新近系裂隙孔隙水亚系统和前第四系基岩裂隙水亚系统。
二、地下水系统特征
(一)第四系孔隙水亚系统
1.边界条件
该亚系统西、南及东南边界与小兴安岭、完达山山地基岩接触,为弱透水补给边界。北及东北边界为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构成亚系统水位与流量边界。亚系统以下为古近-新近系孔隙裂隙水亚系统,其边界主要由古近-新近系泥岩构成弱透水边界;上部为砂、砂砾石、砂土、粉土及粉质粘土构成的补排边界。
2.含水层特征
亚系统含水层由冲积、冲洪积、冲湖积的下更新统绥滨组,中更新统浓江组,上更新统向阳川组、别拉洪河组、冲积层,和全新统冲积层的砂、砂砾石、砾卵石构成。在平原西部绥滨凹陷中心地带和东部前进凹陷北部地段含水层厚度200~300m,中部富锦隆起带及平原周边地区厚50~100m,其他广大地区厚100~200m。亚系统内地下水区域富水性概况、含水层岩性与厚度变化情况见图2-3-4。由于区内不同位置,不同时期沉积形成的含水层的厚度与粒度不同,使含水层渗透性在水平与垂直方向上均有分区性。因此,根据含水层的渗透性与第四系岩相古地理特征对亚系统含水层及渗透性进行分区:自上而下划分为四层,第一层由晚更新统及全新含水层构成,第二层由中更新统含水层构成,第三层由下更新统上部含水层构成,第四层由下更新统下部含水层构成。
3.地下水循环系统
输入系统。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其中,砂砾质河谷平原区地表砂土、砂、砂砾石入渗条件最好,降水入渗系数为0.35~0.60;西部山前扇形平原和中部泥砂质低平原区入渗条件次之,表层砂土、砂砾石及粉土入渗启肢系数一般为0.10~0.45;而东部粘土质低平原区,由于表层覆盖有3~20m厚的粘土层,降水入渗能力较差,入渗系数一般在0.03~0.35间,因此降水的入渗补给强度小,明显低于其他区。此外,本区地下水还接受渠系渗漏和农田灌溉水回渗补给、沼泽水的入渗补给及汛期河水回灌补给,以及古近-新近系孔隙裂隙水垂向越流补给和前第四系基岩裂隙水的侧向径流补给。
运移系统。地下水总体流向为由西北和西南侧的丘陵山区向三江平原汇流,然后由西南向东北缓慢地流径三江平原,最后补给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下游河谷区,通过水头边界地下水转化为地表水,排泄于系统外(图2-3-5)。地面蒸发和人工开采也为该系统的主要排泄途径。
输出系统。地下水主要以地面蒸发、侧向径流和人工开采的方式排泄。地下水径流排泄:经局部流动系统、中间流动系统地下水排泄于阿凌达河、梧桐河、都鲁河、鸭蛋河、松花江、挠力河、别拉洪河、浓江、鸭绿江、黑龙江及乌苏里江中,经区域流动系统地下水排泄于黑龙江。
(二)古近-新近系裂隙孔隙水亚系统
亚系统的边界。西部、南部及东南部为低山丘陵区基岩构成的弱透水边界,北部及东北部的黑龙江、乌苏里江为水位与流量边界。底部为古近-新近系泥岩及完整基岩构成隔水边界,上部主要为古近-新近系泥岩、第四系中更新统绥滨组粘土层(仅在山前台地区分布)构成弱透水边界。含水层岩性为古近-新近系砂岩、砂砾岩,含水层成层状分布,垂向厚度变化极大。地下水具有承压性,沿层状含水层由山前地带向黑龙江河谷区流动。地下水补给来源,一部分通过山前台地区第四系粘土层间接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另一部分山区基岩裂隙水的侧向径流补给。通过沿含水层的流动,一部庆旁竖分越流排泄于第四系孔隙水中,一部分排泄到区外。此外,在山前地带有少量的开采。
(三)前第四系基岩裂隙水亚系统
前第四系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于山前台地第四系粘土层之下和区内残山残丘区。含水层岩性一般为花岗岩、火山岩及侏罗系砂岩,地下水的赋存与流动空间为岩石的风化裂隙与构造裂隙。因其分布不连续,呈零星分布,因此该亚系统为各分布区基岩裂隙水的统称。亚系统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和山区基岩裂隙的侧向径流补给,一部分裂隙通过短暂的径流,以下降泉的形式排泄,另一部分径流排泄于深部裂隙或第四系孔隙水誉大中。另外,局部富水的张性储水断裂带地下水,被人类开发利用。
图2-3-4 三江平原第四系孔隙水流动子系统概化剖面图
图2-3-5 三江平原水文地质模型图


相关问答:

#19891883708#:地下水分类的原则是什么?地下水有哪些类型?
丙拜标: 5. 喀斯特水类地下水:喀斯特水主要存在于喀斯特地貌的溶洞、地下暗河等地方。这类地下水具有特殊的流动路径和动态特征,通常不易被直接观测到。综上所述,地下水的分类主要是基于其来源、流动路径、物理性质及水动力特性等因素。不同的地下水类型在实际应用中有不同的利用价值和保护措施。对于地质勘探、...

#19891883708#:地下水的分类依据
丙拜标: 潜水则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而承压水则充满在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受静水压作用进行运动。总之,地下水的分类多种多样,每种类型的地下水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形成条件。了解这些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地下水并合理利用这一宝贵资源。

#19891883708#:地下水资源概念及分类
丙拜标: 二、地下水资源的分类 地下水资源分类能客观地反映地下水资源形成的基本规律及它的经济意义,便于我们在实践中对它进行研究和定量评价。正确地进行地下水资源分类,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重要理论基础。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地下水资源的分类进行了研究,至今仍不断提出新的分类方案。下面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分类方法。 (一...

#19891883708#:地下水分为哪些类型?
丙拜标: - 特性:埋藏较深,受气候影响较小,流量稳定,不易受污染,水质较好。- 排泄:转化为潜水,主要以泉水的形式排泄。- 井类:承压井,受静水压力影响,水可沿钻孔上涌至相当于当地承压水位的高度。- 表现:在地面低于承压水位的有利地形条件下,可形成自流井或半自流井。这两种类型的地下水在自然地理...

#19891883708#:地下水按含水空间分类特征
丙拜标: 3、按含水层性质分类,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孔隙水:疏松岩石孔隙中的水。孔隙水是储存于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及第三系少数胶结不良的沉积物的孔隙中的地下水。沉积物形成时期的沉积环境对于沉积物的特征影响很大,使其空间几何形态、物质成分、粒度以及分选程度等均具有不同的特点。裂隙水:赋存...

#19891883708#:地下水类型有哪些
丙拜标: 岩溶水的动态变化较为复杂,有时会出现明显的动态波动,在某些条件下还可能形成大量的集中流。岩溶水的埋藏和分布条件极为复杂,水质多为良好。但其流向可能并不固定,可能会在特定条件下产生“泉水”。此类型的地下水也往往有埋藏较深、温度高或来源可靠的特点。并且在我国各地岩溶水的成分...

#19891883708#:地下水有哪些类型
丙拜标: 4. 按照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关系,可以将其分为直接补给地表水、间接补给地表水和地下水逆渗漏等。5. 按照物理化学性质,地下水可以分为软水、中性水、硬水和超硬水等。6. 按照水源,地下水可以分为地表水、降雨入渗水、地下水和人工注入水等。总体而言,地下水具有多样化的类型和特性,其含有的物质种类...

#19891883708#:地下水资源的概念和地下水资源的分类
丙拜标: 由于前苏联学者和有关地质勘探规范都把地下水作为一种地质矿产资源对待,因此把地下水的水量称之为“地下水储量”。集中取水的地下水源地被称之为“地下水矿床”(或地下淡水矿床)。依据地下水在含水层中存在的时空特征,前苏联学者对地下水储量作出了如下分类。 (1)动储量:单位时间流经含水层过水横断面的地下水...

#19891883708#:地下水的分类有哪些?
丙拜标: 地下水是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水,它对于农业、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至关重要,同时也可能引起一些环境问题。地下水根据其赋存和分布特点,可以分为四大类:1. 平原-盆地地下水:这种类型的地下水主要存在于松散沉积物和低固结度的岩层中,通常水量丰富,具有高开采价值。它分布在我国的黄淮海平原、三江...

#19891883708#: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类可分为什么
丙拜标: 地下水种类:1、低碘水。主要分布于山地、丘陵地区,包括云贵高原、南岭山区、浙闽山区的大部分地区和横断山、秦巴山、太行山、燕山、祁连山、昆仑山等地带。低碘水分布面积约170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17.8%。2、高氟水。主要分布于长白山区、辽东山地、松辽平原中部、黄淮海平原中部、山西省中部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