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人去世,一七,三七,五七,七七,一百天分别代表什么
俗话说“十里不同分,百里不同俗”,我国各地都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哪怕是在丧葬这方面,虽然大致相同,但是其中也有着很多不一样的小细节。就拿“烧七”来说,在不同的地区也有着不同的讲究。
在我们本地来说,“烧七”是比较重要的一件事,从逝者离世的当天开始算起,每隔七天为“一七”作为一个祭日,要做到七七四十九天,分别为“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末七”。其中“头七”、“三七”、“五七”、“末七”四个祭日是比较重要的。
除了“烧七”之外,还有周年,我们这边讲究“头年”、“三年”和“十年”,其中比较重要的是“三年”,“十年”的目的大多是为了缅怀一些逝者,表达一下子孙孝意。
之所以“烧七”和“三周年”在丧葬文化中比较重要,是老辈人认为人有三魂七魄,虽说人死如灯灭,但魂魄依然存在,需要时间才能慢慢消散。其中七魄每隔七天去一魄,“七期”过完则魄尽,而三魂则需要每隔一年才能消散一个,所以三周年的时候则魂尽。
至于“百天”在我们这边更多指的是孩子新生的一种风俗,指孩子出生一百天之后,主家会请亲朋好友来吃饭,给孩子祝福,希望新生孩子能平平安安。
中国民间对丧事习俗最为讲宄。各地习俗大都有所不同,但很多都是大同小异。今天就来聊一聊丧事中守七的一些习俗。
数七从老人去世的那一天开始,七天为一七,一直到六七,也就是第四十二天。如果犯七还要请人打七。所谓犯七就是每一七的第七天与农历的七,十七,二十七重合。据说犯七对家人不好,必须请人打七破解。
从老人下葬那一天开始,前三天要给老人送火照亮。下葬的当天晚上,孝子要带一些草到老人的坟上去烧,第二天晚上送到与坟有一段距离的地方烧,第三天晚上送到离坟更远一点的地方烧。总体原则是,第一晚上送到坟前,第二第三晚上离坟越来越远,离家越来越近。守七的一七,二七,三七,四七的第七天孝子要在殃单下烧纸。烧纸前要准备七个水饺煮好。烧完纸后用水饺敬亡灵。
头七意思是人去世后的第七日。
三七意思是人去世后的第十五日。
五七意思是人去世后的第三十五日。
七七意思是人去世后的第四十九日。
按照传统,人死了之后的纪念仪式是很有讲究的。人们认为,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所以要举行"做七"。从死者去世之日算起,每七天为一个祭日,称为“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末七”,共计49天才结束。这主要受佛教和道教影响。
扩展资料:
民间传说人有三魂七魄,死后一年去一魂,七天去一魄,三年魂尽,七满魄尽,所以要过“七期”和三周年。民间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据说死者从去世之日起,在49天内,每隔七天阎王要审问亡魂一次,故“七期”又称“过七灾”。
在烧七时,丧家要在大门口挂白纸灯笼,表示家有重孝。头七在家设灵牌,焚香明烛,供献酒肴祭奠,下余六七都到坟地化纸钱。一般以一、三、五等单七祭礼较隆重,亲友皆至,孝子要哭灵;二、四、六等双七,亲友不来。孝子只烧纸、不哭灵,称为“空七”。
家人过世,烧头七,三七,五七,百天是自古的丧葬风俗:
1、头七由儿子处理:烧纸钱、烧香、备家畜菜肴奠祭。
2、三七由女儿处理:烧纸钱、烧香。
3、五七由出嫁孙女处理:烧纸钱、烧香。
4、七七为满七由儿子处理:烧纸钱、烧香、备家畜菜肴奠祭。
5、百天以后:烧香祭祀。
人死之日起,每七天烧一次纸,烧七次,过七殿,共七七、四十九天。现在通常将做七改变为四次,即:一七、三七、五七、七七。各地丧葬风俗可能有不同。
烧百天、烧周年、烧三周年的意义
人死到阴曹地府后,共有十位王官(阴府之检察官)和四位审判官,其职是:将亡者提询,以生前所作所为,善善、恶恶、加以侦讯,共有十位王官,掌理十殿,首先要过前七殿。
第一殿秦广明王、第二殿楚江明王、第三殿宋帝明王、第四殿伍官明王、第五殿阎罗帝君、第六殿卞城明王、第七殿泰山明王、儿女烧七,希望父母在阴间能安然舒适,过王顺利。
做七拜明王,查其生前“善恶”的行迹,四十九天后移送阴曹法院经四审,每十日为一旬,调审一次:一审,(头旬,第五十九天)崔氏判官;二审,(二旬,第六十九天)李氏判官;三审,(三旬,第七十九天)韩氏判官;四审,(四旬,八十九天)杨氏判官。
再过一旬就是九十九天烧百天(叫做短百天,长周年),再拜,第八殿平政明王、烧一周年拜,第九殿都市明王、烧三周年拜,转轮明王后、决定如何投生,转入来世。
一七代表七天就是头七。三七代表三十七天。五七代表五十七天。七七代表七十七天。一百天代表一百天!
我们这边,山东,主要是三七,五七,三七是第十七天,五七是一个月,再就是100天,一个地方一个风俗,
一七就是头七(一周),七七就是100天
?。!???!??!???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