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第一本科普书该怎么选?
本人师范专业,小学教育方向,最近在研究小学儿童心理学,关于严肃的科普书籍,我是这样看的,小学儿童心理正处于发展时期,身边接触的事物都可能影响小学儿童是否会健康成长,而严肃的科普书籍,可以正确的向孩子传达一种观念,就是要认真的对待科学,认真的认识科学,并且学习科学,因为科学本身就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如果,给孩子看的科普书里面都是一些可有可无的知识都是一些插科打诨的语言,那么,这种书籍的出现毫无意义,并且甚至有害于孩子的成长。
孩子看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赠加知识,如果只是为了娱乐,大可给孩子一些连环画来看,科普书的真正目的就是给孩子普及科学知识,所以,在正确的时候,给孩子看正确的书,如果是睡前,小孩子需要靠故事入睡,就请把手边的童话故事递给他,如果孩子问你一些知识,如果你也不知道,请不要搪塞过去,一定要给他买一本严肃认真并且是正版的科普书籍,让他能够真正的了解知识,认识世界。
2018年,世界童书界的重磅大奖凯迪克奖名单中,有一本令人耳目一新的童书,它就是美国华人童书作家陈振盼创作的《大峡谷》。如今这本书终于要与中国小读者见面了。
80年首遇不是随便说说的随着亲子阅读的普及和大量外版图画书被引进中国,本来只局限于美国的凯迪克奖俨然成了童书界的奥斯卡,成为了国内童书业界和妈妈们选书的风向标。凯迪克奖是为纪念十九世纪的英国画家伦道夫·凯迪克而设立。每年由美国图书馆协会颁发给美国最杰出的儿童图画书艺术家。自1938年至2019年的81年颁奖历史中,华人的面孔可以说是凤毛麟角,除了堪称“凯迪克奖华人元老”的杨志成外,就是2018年和2019年相继拿到凯迪克银奖的陈振盼和林佩思了。我们来看下凯迪克奖是如何评价《大峡谷》的——陈振盼用水彩、水粉和墨水再现了鬼斧神工的景观,用震撼人心的拉页展示了大峡谷史诗般的壮丽全景,用图解、剖面和依据实地考察绘制的动物、植物和化石插画表现了多重地层数亿年的演化形成。纵观凯迪克奖80年来的获奖作品,多数都是虚构的故事类作品,极少可以勉强归为科普。而回头看陈振盼所涉猎的题材,则可以毫不夸张地称他的作品为“硬核科普”。80年来,一位华人创作的科普绘本拿下凯迪克奖,还真是第一次。可以说,陈振盼是一位兼具艺术家的表现能力、科学家的严谨精神和童书作家童趣创意的创作者。
《大峡谷》文图作者陈振盼陈振盼从雪城大学插画专业毕业后,曾供职纽约曼哈顿的儿童书店,他在那大量阅读绘本,并最终选择了自然科普主题作为自己独立创作的主要方向。自2009年出版《穿越侏罗纪原始森林》以后,陈振盼又相继创作出版了《穿越寒武纪珊瑚礁》《万有引力》《一座岛的600万年》和《大峡谷》。从处女作开始,他的作品就屡屡获奖,并于2018年以《大峡谷》斩获凯迪克银奖。
一本科普绘本,拿下以故事性、艺术性、创意性以及寓教于乐功能为主要评判标准的凯迪克奖,也不是随随便便路边捡个树叶那样轻而易举的。带孩子去丈量世界大峡谷远在西半球,是我们人类所赖以生存的这颗蓝色星球上的一条大大的裂缝。这条长446 000米,宽29 000米的巨大峡谷,不经意间披露了地球1/3的地质历史。书中每一副奇幻现实主义的华丽手绘都来源于作者与他的孩子游历峡谷、亲眼所见的壮观景象,每一段文字所带来的感受都是作者身临其境、内心震撼的传达。
在美国就有相当庞大的一个群体,他们在孩子还非常幼小的时候,就带他们到户外去游历。2015年的时候,就有一位时年25岁的辣妈因为从孩子几个月起就带她去大峡谷徒步、穿越而在社交网络走红。而中国也时不时有带孩子周游世界或者户外历练的新闻得到广泛传播。我们的父母如果希望孩子能在未来人才全球流动的格局下赢得一席之地,那么就不应单纯关心眼前的一个数学公式或者一句英语表述。未来的孩子,就应该是具备全球视野的世界公民,关心地球,关切人类的命运。读一本书,或不读一本书,于眼前的日常,看不出什么区别。但孩子与孩子之间,就此一点点拉开了距离。孩子的功课固然重要,但是除了语文、数学和英语,我们的孩子应该去更多的去感受这个世界,即使现实中很多的事情让我们无法像作者一样带着孩子去四处游历,但是至少我们可以去告诉孩子,这个世界很大,有很多你无法想象的景色。当我们给孩子买书的时候,除了语数英,也要选择这些能够拓展孩子视野,了解这个世界书籍。
在大人眼中最平常不过的事,但在好奇的孩子眼中,太阳东升西落、夜空斗转星移又何尝不是令人着迷的奇迹?在孩子的视角里,一切事物都是新鲜的。
如果在他们还没有确定对事物的认知前,就向他们灌输了各类科学的概念,这扇科学和文学的探索大门也就向他们正式打开了。我们从不怀疑,一个能够感知科学之美的孩子,总会发现更多来自世界的惊喜。
那么如何为孩子挑选第一本科普书?
如何衡量一本科普书是否优质?
如何评判一本科普书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
这4个选书标准,买书时可以用起~
01
适龄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爱看书,而是家长选错书了。一定要给孩子选择适龄读物,图书上标注的年龄段可以作为选书参考。但最好的状态是,放手让孩子去书店试读下,自己选择感兴趣的读物。
02
权威性
仅仅是一般的科研作者,很难把握向孩子传递知识的结构和节奏。在国外,不少科普大家都是专家团队外加实践经验的结合体。在给孩子选择科普书的时候,一定注意选择具有权威性的出版社和作者。
03
趣味性
优秀的科普书讲故事能力会很强,除了准确传达知识内容,还能引导孩子认识问题,调动多种学科文化,把问题融化在孩子触手可及的生活中,让每个读者都成为体验者,这是科普书的最高境界――把科普书读成一本小说。
04
成长性
市面上,普及性、趣味性、人文性分别做得好的科普书不在少数,但具有成长性的很少。怎么理解成长性?就是不管6岁、16岁,还是60岁,都愿意留下这本书。这样的书,不仅能启发孩子的思维能力,还能对孩子的价值观、世界观产生一定的影响。
以下这份书单,不仅告诉孩子世界的样子,还带着他们一起探讨如何探索世界的模样。
1
DK幼儿百科全书――《那些重要的事》
适合年龄:3-6岁
DK百科全书最大的特点是它有办法把那些生硬的科学概念,讲地风趣生动,就像讲故事一样。翻开《那些重要的事》,感觉它就像是孩子自己做的观察笔记本一样,记得都是和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一切,大到宇宙太空山川地貌自然现象,小到鱼虫鸟兽蔬菜水果色彩形状,平常一定会被孩子问到的、孩子最好奇的,全都有讲到。
2
妙趣自然翻翻书
作者:(法)伊莲娜奥贝尔(Irena Aubert)
适合年龄:3-6岁
这是一本在大自然中进行场景找寻的奇妙翻翻书,该系列共4册,孩子们需要在丛林、海洋、花园、森林四种不同的场景做找寻任务。一翻开书,竟然发现每一页都被剪成了三份,三个独立的画面可以随意拼接成一页。一本书里有30个独立画面,能组合出60种不同的场景,让孩子们进入反复的“翻开-找寻-发现”的循环中乐此不疲吧。
3
时间图谱百科全书墙书(5册)
作者:(英)克里斯托弗劳埃德
适合年龄:0-99岁
(5岁以下亲子共读,6岁+独立阅读。)
这是一本可以粘在墙上的书,每一本都长达2.4米,能轻松把家里的一面墙变成学习教室的一套书。宇宙史、自然史、科技史、农业史、政治史、宗教史......这从137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到现在,地球和人类发展的轨迹将以一种脑洞大开的方式展现出来。时间表背面是一系列故事,每一个都是对时间表亮点的详细讲述,其中很多是以报纸的形式呈现的。
4
《我的收藏:寻找大自然的宝藏》
作者:(日)盛口满
适合年龄:6岁以上
本书作者盛口满是著名的博物学家、插画家、也是当今日本活跃的生物记录作家。《我的收藏:寻找大自然的宝藏》以春、夏、秋、冬四个部分为主题。在每一个季节里,作者都有着对自然的独特发现,每一个小小的“收藏”都体现着浓厚的季节感。春天盛开的花朵,夏夜里的小虫,秋日里的果实,寒冬的巢穴??让孩子在可爱的“自然宝贝”中体会到季节的流动,探知生命的循环。
5
《什么是什么》低幼版
适合年龄:3-6岁
60年经典科普品牌,百余位科学家参与创作,《什么是什么》系列以严谨的态度和出色的品质,带全世界的孩子们感受科学之美,向科学致敬。每本书都有一个主题AR的互动,手机一扫码,不仅可以听百科小知识,还能看到奇妙的立体场景,更加好玩的是,可以给远古的的猛犸象下一场大雪,给恐龙喂个食物......带宝贝亲身体验一番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6
《神奇校车》
作者:乔安娜柯尔、布鲁斯迪根
适合年龄:3-6岁
以往书中枯燥的名词和概念在这里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世界”。一位古怪的弗瑞丝老师,带着孩子们坐在一辆变化多样的校车里,进入蜜蜂的巢穴里,钻进别人的肚子里,升入太空......上天入地,他们经历了一个个天翻地覆,刺激人心的自然科学大探索,是一种新奇的、迷人的、另类的自然科学教育方式。
7
《美国国家地理儿童科普书系:想想看系列》
适合年龄:3-6岁
这是一本关于太空探险的书,内容从我们的太阳算起,直到太阳系最遥远的边缘!这本书会唤起孩子的好奇心,他们会想知道一些关于我们所在的这个太空角落里有趣的事。在好奇心的引导下,孩子们会循着“想想看”的箭头,学会让他们感兴趣的新事物,有关我们的行星,有关我们的银河系以及所有令他们感兴趣的东西!
8
第一次发现丛书:透视眼系列
适合年龄:2-8岁
“透视眼”系列42本内容涵盖了植物、动物、技术、天文地理、认知概念5个知识领域,这套丛书的成功秘诀在于插画十分的逼真,在书中插入了一些双面印刷的透明书页,这样孩子们就能更好地去发现一些生物的内部构造或生命形态的变化过程。终于找到了一个既好又简单的方法,给孩子们解释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
9
《魔法夜光书》
作者:贝托鲁奇
适合年龄:3-6岁
《魔法夜光书:动物进化战》在这些动物身上施加了奇特的魔法,只要将这些页面在灯光下翻开20秒,再关上灯,你就可以看到一个奇幻动物世界!页面特殊的夜光设计,展现出动物忽明忽暗的身影与环境。让孩子在游戏和新奇中不知不觉的产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10
我们的身体
作者:帕斯卡尔艾德兰
适合年龄:3-10岁
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图文结合,翻开每一页都会有惊奇感,就跟探险一样,无意间,关于我们自己身上的各种秘密就揭开啦。翻开“牙齿”就能看到内部的结构;拉一拉就能看到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样子;转一转就会显示出丰富的面部表情;推一推就能看到食物的消化过程;推拉折页能看到肤色的变化;摸一摸,体验粗糙、柔软、光滑等不同触感......还有装有宝宝的奇妙“羊水袋”,透明胶片透视页......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