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竹楼——少数民族特色民居建筑
作者:王虹 www.yuediqu.com 2025-05-20
~
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和孟连两个自治县。散居于景东、景谷、普洱、澜沧、新平、元江、金平等30多个县。
傣族的竹楼,亚热带湖沼四周翠竹环绕,绿树成荫,适合干栏式建筑。竹楼主要用粗竹做骨架,竹编篾子做墙体,楼板或木板,屋顶铺草,主柱24条。用料简单,施工方便快速。平面方形,上下两层,上层住人,距地约7尺,底层架空多不用墙壁,用以饲养牲畜及堆放杂物。顶为双斜面,多覆以编成的“草排”。登楼有走廊、晾台,可晾物、纳凉。德宏地区傣族住平房,剖竹为墙或以土坯为墙,覆以茅草,多为四合院。
竹楼屋顶较为宽大且平缓,主要功能是通风防晒纳凉,防雨次之。房屋架空,人住楼上,能躲避炎炎暑热和潮气,防止虫豸侵害。梁柱里外穿插连接,十分牢固,可防地震之忧。楼下只有几根柱子,遇江水泛滥,一般情况下可保竹楼无恙。家家都建有竹楼,且多为傣族百姓的主居。
竹楼下层四面空旷,每晨清除牛马粪便,整日阳光照射,上层住人不致被秽气熏蒸。竹楼通风很好,冬暖夏凉。家具简单,竹制者最多。陶制具也很普遍,水孟水缸的形式花纹具地方色彩。天气湿热,竹楼倚山傍水,村外榕树蔽天,气根低垂;村内竹楼鳞次栉比,竹篱环绕,隐蔽在绿荫丛中。楼上有堂屋和卧室,设火塘,是烧茶做饭和家人团聚的地方。前廊是白天主人工作、吃饭、休息和接待客人的地方,晒台是主人盥洗、晒衣、晾晒农作物和存放水罐的地方。这一廊一台是竹楼不可缺少的部分。
竹楼一防潮湿,二散热通风,三可避虫兽侵袭,四可避洪水冲击。这里每年雨量集中,常发洪水,楼下架空,墙为多空隙的竹篾,利于洪水通过。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傣族人居住在“竹”楼里,吃着“竹”筒饭、喝着“竹”筒酒,生活逍遥。来到版纳,最心动的是那成片的竹林以及掩映在竹林中的一座座美丽别致的竹楼。
傣族竹楼随着社会进步,建筑材料由干栏式竹楼逐步向木楼、钢木结构以及钢混结构变化,但大多数还是保持着干栏式的建筑结构和造型,形成了远古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结合,傣家竹楼独特魅力得以传承。
相关问答:
傣族的竹楼,亚热带湖沼四周翠竹环绕,绿树成荫,适合干栏式建筑。竹楼主要用粗竹做骨架,竹编篾子做墙体,楼板或木板,屋顶铺草,主柱24条。用料简单,施工方便快速。平面方形,上下两层,上层住人,距地约7尺,底层架空多不用墙壁,用以饲养牲畜及堆放杂物。顶为双斜面,多覆以编成的“草排”。登楼有走廊、晾台,可晾物、纳凉。德宏地区傣族住平房,剖竹为墙或以土坯为墙,覆以茅草,多为四合院。
竹楼屋顶较为宽大且平缓,主要功能是通风防晒纳凉,防雨次之。房屋架空,人住楼上,能躲避炎炎暑热和潮气,防止虫豸侵害。梁柱里外穿插连接,十分牢固,可防地震之忧。楼下只有几根柱子,遇江水泛滥,一般情况下可保竹楼无恙。家家都建有竹楼,且多为傣族百姓的主居。
竹楼下层四面空旷,每晨清除牛马粪便,整日阳光照射,上层住人不致被秽气熏蒸。竹楼通风很好,冬暖夏凉。家具简单,竹制者最多。陶制具也很普遍,水孟水缸的形式花纹具地方色彩。天气湿热,竹楼倚山傍水,村外榕树蔽天,气根低垂;村内竹楼鳞次栉比,竹篱环绕,隐蔽在绿荫丛中。楼上有堂屋和卧室,设火塘,是烧茶做饭和家人团聚的地方。前廊是白天主人工作、吃饭、休息和接待客人的地方,晒台是主人盥洗、晒衣、晾晒农作物和存放水罐的地方。这一廊一台是竹楼不可缺少的部分。
竹楼一防潮湿,二散热通风,三可避虫兽侵袭,四可避洪水冲击。这里每年雨量集中,常发洪水,楼下架空,墙为多空隙的竹篾,利于洪水通过。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傣族人居住在“竹”楼里,吃着“竹”筒饭、喝着“竹”筒酒,生活逍遥。来到版纳,最心动的是那成片的竹林以及掩映在竹林中的一座座美丽别致的竹楼。
傣族竹楼随着社会进步,建筑材料由干栏式竹楼逐步向木楼、钢木结构以及钢混结构变化,但大多数还是保持着干栏式的建筑结构和造型,形成了远古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结合,傣家竹楼独特魅力得以传承。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