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人五期是什么意思
烧七 烧七即“过七”,从老人死亡之日算起,每七天作一个祭奠的日期,称作“烧七”。第一个七天叫“头七”,第二个七天叫“二七”,以此类推,直到七七四十九天的最后一天称为“尽七”。烧七时,孝子们要到墓前焚烧冥纸冥钱,恸哭一场,以示哀悼。此为小祭。
百期 死者亡故后100天,孝子要上坟烧化冥纸冥钱,或将死者亡灵请回家中祭奠。此亦为小祭,也称“百日”。
周年 周年分头周年、二周年和三周年。头周年、二周年皆为小祭,只是头周年规模稍大一些,但均只限于本家和出嫁的女儿等极近的亲属之间。届时,主家将亡灵请回家中,设立灵位,焚化纸钱,以表纪念。三周年最为隆重,一般都要过大事,搭设祭棚,请鼓乐手、阴阳班子打醮念经、呈献纸活、花圈等。旧时,家中有长者亡故时,子孙三年内不准身着彩衣,不行娱乐,不能酗酒,不许欢笑,表示有重孝在身,待三年孝满后方可恢复正常。现时,除三年内本家不贴红对联外,其他多不甚讲究。
死人五期是指逝者死去的第五个七天。
“烧七”又称”做七“、”守七“、”七祭“。就是从死者去世之日算起,每七天为一个祭日,称为“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末七”,共计49天。
学者多认为烧七习俗来源于生缘说,大约在佛教传至东汉后到南北朝这段时期内形成,从唐初起突破信众范围,走向世俗化。
烧七的风俗讲究
"做七"期间的具体礼仪繁多,各地有各地的做法。在广州一带,旧丧俗中的第五个七天,必须由外嫁女回来,这一天的费用完全由外嫁女负担,如果死者没有外嫁女,就由外嫁的侄女或侄孙女来做。人死后的第一个七天、第三个七天和第七个七天,叫作"大七"。
在这一天祭奠中有"走七"的习俗,就是说在这一天的祭奠中,外嫁女儿和媳妇们,每人各自提一只灯笼,在规定的仪式中飞也似地赛跑,争取第一个跑回家,俗称"争英雄",认为这样死者灵魂能庇佑降福。因为人们认为人虽然死了,但灵魂仍然和活人一样有情感。
在"五七"的前一夜,很多地方都流行搭"望乡台"。传说,死者只到那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就会在阴间里登上"望乡台"眺望阳间的家室,会见亲友。
从这个人去世的这一天算起(不管几点去世,去世的当天就算一天),第一个天叫一七,第三个7天(就是第21天)叫三七,第五个7天(第35天)叫五七。这些日子都是必需要给去世的人过的(就是去扫墓)
比如一个人1月1号去世,1月7号就是一七,类推2月4号就要给个这人过五七了。
扩展资料
中华文化注重孝道,天津民风自古淳朴,天津人缅怀逝去的家族先辈亲人,非常重视祭祀的仪式,每年在三个“冥节”中,最首要的当数清明节(另两个“冥节”是指夏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和“十月一,送寒衣”日)。
天津人俗称清明节为“鬼令”,在清明前后各10天祭祖,最好的日子是在清明节这一天去扫墓(天津人曾普遍称扫墓为“添坟”,后来又改称“上坟”),系天津地区传承下来的重要风俗。
在天津市武清区(原先的武清县),祭奠供品还要加上煮熟的饺子,武清北部村庄,一些上坟的人还有折松枝戴在胸前或头上的做法。一些大户人家,有吃“清明会”的习俗。
从这个人去世的这一天算起(不管几点去世,去世的当天就算一天),第一个7天叫一七,第三个7天(就是第21天)叫三七,第五个7天(第35天)叫五七.这些日子都是必需要给去世的人过的(就是去扫墓)
比如一个人1月1号去世,1月7号就是一七,类推2月4号就要给个这人过五七了
死人五期是指逝者死去的第五个七天,即逝者死去的第五个七天称为五期,烧七又称做七、守七、祭七,就是从死者去世之日算起,每七天为一个祭日,称为“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末七”,共计49天。
相关问答:
#19442436825#:埋葬死人的时候五期是什么意思
亢兴葛: 是五七!就是民间的说发,一星期为一个七,一直有六七!我们那六七(就是死了42天)就没有什么事了,不然六七前要烧七,供饭!再不懂找年长的人问问!
#19442436825#:死人过五期往前好还是往后退好?
亢兴葛: 不同地方,风俗习惯不一样的。一般我们老家死人就兴七,就是人死后每隔7天要给死者烧纸钱,一直烧到七七四十九天。没有五期说法。再说了,死人这种期也不可能延期或者提前,是在那一天就是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