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水层与隔水层的介绍?
作者:王虹 www.yuediqu.com 2025-05-19
~
1. 在地球的饱和带中,岩石和土壤由于其孔隙性不同,表现出各异的水储存和传递能力。
2. 饱和带内的岩层根据透水性差异,分为含水层和隔水层。含水层指能透水及储存水的岩体,例如砂层和砾石层。
3. 含水层通常以层状形式出现,具有优良的透水性,如非固结沉积物和碳酸盐类岩石。这些层中的水在适宜条件下可通过井等手段提取。
4. 隔水层则指几乎不透水也不储存水的岩层,例如致密的结晶岩石和某些粘土层。
5. 含水层与隔水层的界限并非固定,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换。例如,粘土层通常作为隔水层,但在水头压力作用下,可变为含水层。
6. 含水层的形成需满足三个条件:储水空间、储水构造和充足的水源补给。储水空间是基础,但还需有适宜的地质构造以保存地下水,并有持续的水源补给。
7. 储水空间包括孔隙、裂隙和溶隙等,地质构造则需隔水层以支撑重力水,并在水平方向形成隔水边界,以维持岩层空隙中水的储存。
8. 含水层的形成还取决于持续的水源补给,确保储水空间能够不断地被填充。
相关问答:
2. 饱和带内的岩层根据透水性差异,分为含水层和隔水层。含水层指能透水及储存水的岩体,例如砂层和砾石层。
3. 含水层通常以层状形式出现,具有优良的透水性,如非固结沉积物和碳酸盐类岩石。这些层中的水在适宜条件下可通过井等手段提取。
4. 隔水层则指几乎不透水也不储存水的岩层,例如致密的结晶岩石和某些粘土层。
5. 含水层与隔水层的界限并非固定,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换。例如,粘土层通常作为隔水层,但在水头压力作用下,可变为含水层。
6. 含水层的形成需满足三个条件:储水空间、储水构造和充足的水源补给。储水空间是基础,但还需有适宜的地质构造以保存地下水,并有持续的水源补给。
7. 储水空间包括孔隙、裂隙和溶隙等,地质构造则需隔水层以支撑重力水,并在水平方向形成隔水边界,以维持岩层空隙中水的储存。
8. 含水层的形成还取决于持续的水源补给,确保储水空间能够不断地被填充。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