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有什么传说故事和风俗习惯

作者:王虹 www.yuediqu.com    2025-05-21
湖南有哪些风俗?~

湖南有以下风俗:
1、湖湘文化:是指一种具有鲜明特征、相对稳定并有传承关系的历史文化形态。当然也指湖南几千年历史沉淀下来的文化底蕴。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民俗风土人情,就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值得一探究竟。
2、方言文化:湖南方言指湖南境内的方言,其中汉语方言包括湘语、西南官话、赣语、客语,另外,还有湘南土话、乡话这一些尚未确定归属的方言。湖南的少数民族语言主要有苗语的湘西次方言,土家语的龙山土话、保靖土话、孟兹话,侗语、勉语以及壮语。
3、节日文化:湖南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全国56个民族,都有居民在境内生活。湖南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湘西、湘南和湘东的边远地区,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4、嫁娶文化:湖南是多民族省份,有汉族、土家族、苗族、瑶族、侗族、白族、回族等51个民族。其中世居的有汉、苗、土家、侗、瑶、回、壮、白族等9个民族,世居少数民族大多数居住在湘西、湘南和湘东山区。
土家族婚礼别具一格,姑娘在出嫁时要唱“哭嫁歌”,送亲时姑娘和母亲唱“发轿歌”,新婚夫妇进了洞房,歌手就唱“贺喜歌”和“拜客歌”。
5、饮食文化:湘菜,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个地方菜。是汉族饮食文化八大菜系之一。湘菜历史悠久,早在汉朝就已经形成菜系,烹调技艺已有相当高的水平。
湖南地处我国中南地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自然条件优越。湘西多山,盛产笋、蕈和山珍野味;湘东南为丘陵和盆地,家牧副渔发达;湘北是著名的洞庭湖平原,素称"鱼米之乡"。
6、湖南禁忌:湖南人的性格以热情豪爽著称,新世纪初著名歌唱家宋祖英以一首《辣妹子》让湖南的湘妹子“享誉全国”。
在“不怕辣,辣不怕”的“泼辣”背后,掩藏着的是湘妹子临水而居的柔情。面对人生的逆境,湖南人秉持的信条是“吃得苦,耐得烦,不怕死,霸得蛮”,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精神激励,才有了湖南如今中部崛起大省的繁荣。
7、湖南传统建筑:湘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湘、鄂、川、黔四省边区,乃古蛮夷之地。特有的生活方式等结合了山区的建筑材质、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经济发展背景,创造了独特的建筑艺术。如堂屋、火塘、门扇、窗棂、柱头、天花板等,统称湘西民居或民居文化。
8、湖南湘剧:湘剧源出于明代的弋阳腔,后又吸收昆腔、皮黄等声腔,形成一个包括高腔、低牌子、昆腔、乱弹的多声腔剧种。剧目以高腔、乱弹为主,与民间艺术和地方语言巧妙结合,富有湖南民间地方特色,如《琵琶记》、《白兔记》、《拜月记》等。
9、湖南祁剧:祁剧是湖南省汉族地方戏剧种之一。它又称“祁阳班子”,民国初年称“祁阳戏”,因形成于祁阳而得名“祁剧”。
流布区域较为广泛,除湖南的衡阳、零陵、怀化、邵阳、郴州等地区拥有祁剧演出班社之外,不少祁剧班社还到外省演出,曾一度形成“祁阳弟子遍天下”的鼎盛局面。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祁剧的资料么?
10、滩头年画:滩头年画是湖南省宝庆(现在为邵阳市)隆回滩头镇汉族民间工艺品之一。是中国汉族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种类在最盛期达六十多种。那么滩头年画有哪些艺术特色呢?
11、蚕灯舞:长鼓舞长鼓舞分“单人舞”、“双人舞”、“群舞”等类型。它有72套表演程式,而每一套又分“起堂”、“移堂”等若干动物细节。其动作特征是粗犷、勇猛、奔放、刚强、雄劲、彪悍、洒脱。
不管是跳、跃、蹲、挫或旋转、翻扑、大蹦、仰腾等动态,都表现了瑶族人民热情奔放、坚强勇敢的性格特征。
12、宝庆竹刻:宝庆竹刻是从实用竹器工艺中脱胎出来的一种集观赏、实用于一体的民间工艺。 宝庆属西高东低半山区半丘陵地貌,盛产楠竹,自古竹器制作业十分发达,是中国竹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宝庆竹刻这朵民间艺术奇葩虽然在历代战乱和20世纪60年代屡受严重摧折,仍顽强地生存了下来。
13、湖南道教文化:湖南道教始于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65-581)。晋太兴年间,女官祭酒魏华存至我省南岳潜心修道16年,宣讲上清经录,成为湖南最早的道教传播者。由此推算,湖南道教已有1700余年历史。
14、土家族摆手舞:摆手舞是土家族古老的传统舞蹈,主要流传在鄂、湘、渝、黔交界的酉水河和乌江流域,以重庆市秀山县、酉阳县、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湖北恩施自治州的来凤。
湖南湘西自治州的龙山、永顺为主要传承地,共有四节。现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改编的新版摆手舞,更易于学习和传承。

15、新化山歌:新化山歌,是主要流传于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民间的民歌。新化山歌,其内容广泛、调式古老、风格独特、音韵简朴、结构多变,音乐特色鲜明,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句式长短有致,俚俗方言衬词较多,说唱风味很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湖南

一、故事:苏仙传说

“苏仙传说”是历史悠久的地方民间传说故事。苏仙,名耽,桂阳人。苏耽早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一年瘟疫流行,他与母亲用桔叶、根、井水配马岭山桃石熬制汤剂,救治了病人。后随道士出游,民间传说他已跨鹤成仙。

2014年11月11日,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申报的苏仙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中国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风俗习惯:

1、湖南方言

湖南方言,包括湘方言、西南官话、赣方言、客家方言,另外,还有湘南土话、乡话这一些尚未确定归属的方言。湖南是一个方言复杂的地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许多人既能说本民族语言,又能用汉语方言进行交际。

2、湖南戏曲

湖南省现有地方戏曲19种,艺术表演团体近100个,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湖南花鼓戏。花鼓戏《老表轶事》入选2007——2008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实现了在国家级精品剧目评选零的突破。大型山水实景节目《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成功上演。

3、湖南小吃

长沙火宫殿臭豆腐,口味虾,水煮鱼头,鸭脖子,唆螺、鱼头豆腐、豆腐干、津市牛肉粉、耒阳坛子菜、荷叶包饭、腊鱼、腊肉、腊肠、剁辣椒、三角干子、龙脂猪血、岳阳烧烤、浏阳蒸菜。

扩展资料:

湖南的一些风景名胜:

1、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中部湖南省西北部,东经110°20'30"~110°41'15"、北纬29°16'25"~29°24'25"之间。由张家界市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慈利县的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和桑植县的天子山自然保护区组合而成,后又发现了杨家界新景区。方圆369平方公里,奇山异峰3000多座,其中海拔在千米以上的有243座。

2、韶山风景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著名革命纪念地,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韶山位于湖南省湘潭县境内,距长沙市108千米,是长株潭城市群中一颗美丽的明珠,是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的故乡,也是他青少年时期生活、学习、劳动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湖南

百度百科-苏仙传说



湖南传说故事:

1、盘古开天辟地

在民间神话中,盘古开天辟地,他的身体幻化出日月星辰,山川河流,树木花草……而他的左臂化作的便是湖南的南岳衡山。

2、蚩尤传说


“蚩尤”是中国古史神话中的重要人物,因与“轩辕”、“黄帝”进行历史性的大战而赫赫有名,他是苗族人的祖先。

苗族民间有许多传说故事,歌颂蚩尤作为苗家英雄远祖对苗族文化的巨大贡献。其中包括:创新苗族法律、创制苗族历法、发明苗族文字、发明苗族医药、发明冶金术、发明苗族武术、创建苗族生成哲学、创建苗族巫文化。

3、炎帝传说

湖南大地上,有关炎帝的传说甚多,最广为人知的民间传说是: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到南方巡视,为民治病,采药来到湖南,日遇七十毒而不缀,最终因误尝“断肠草”而崩,葬“长沙茶乡之尾”,即今湖南省株洲炎陵县鹿原镇鹿原陂。

4、舜帝传说

相传,舜帝南巡狩猎,崩于苍梧山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即现在永州境内的九嶷山,又名苍梧山)。

5、娥皇、女英传说

娥皇、女英,相传为是中国古代华夏神话传说中帝尧的两个女儿,姐妹同嫁帝舜为妻。舜继尧位,娥皇、女英为其妃。后来舜至南方巡视,死于苍梧。

二妃往寻,得知舜帝已死,埋在九嶷山下,抱竹痛哭,泪染青竹,泪尽而死,因称“潇湘竹”或“湘妃竹”。自秦汉起,湘江之神湘君与湘夫人的爱情神话,被演变成舜与娥皇、女英的传说。后世因此又称二女为“湘夫人”。

6、后羿射日

相传,远古的时候,天上出现了10个太阳。为了拯救人类,后羿张弓搭箭,向那9个太阳射去。只见天空出现爆裂的火球,据说一个太阳就落到了湖南郴州汝城境内,形成了一条热水河。

7、夸父追日

相传上古时候,我国北方高高的“载天山”上,住着一个巨人族叫夸父族。这个部族的头人夸父,身高无比,力大无穷,意志不凡。有一年,天大旱,人们生存艰难。夸父便发誓要追上太阳,让它听从人们的使唤。

夸父早上从东海开始追赶,中午追到了湖南沅陵一代,他跑得饿了,便用三块石头支起锅来煮饭,后来这三块支锅的石头就成了辰州东面的三座大山。

8、盘瓠与辛女传说

相传四千多年前,在上古时代,高辛王与犬戎国交战,因一吴姓将军厉害非常,高辛军队败多胜少。

于是,高辛王全国广招兵勇并许诺,只要谁打败了犬戎国的吴将军,就将爱女辛女许配给他。在湘西泸溪沅水边上的盘瓠山下的盘瓠洞里住着一只天下掉下来的神犬盘瓠,他应召大败犬戎国吴将军。

辛女便因此嫁给了盘瓠,还生下了六男六女。后来,盘瓠和辛女的儿子得知父亲是一只狗后,羞愤不已,他们将父亲杀死,并抛尸沅水。辛女因过度忧伤,化成岩石(辛女岩)永远立在了沅水河边。

9、屈原传说

在湖湘大地上,有屈原的诸多传说。

其中最可歌可泣的便是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而死,百姓哀痛,为怕屈大夫身体被鱼虾所食,纷纷将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湖南的风俗习惯:

1、湘西花灯戏

流行于湘西。民间习惯称为麻阳花灯、桑植花灯、保靖花灯等,都是同阳戏、傩戏相结合发展成的花灯戏。 湘西花灯戏前身花灯,因脱胎于灯节赛会而得名。吉首叫“调花灯”,桑植叫“打花灯”,永顺叫“地花灯”等。

2、嘉禾花灯戏

也就是湘南花灯戏,流行于舂陵河两岸。 桂阳叫“对子调”,郴县称“地花鼓”,嘉禾叫“花灯”。

嘉禾花灯戏的剧目有100多个,其中有轻松活泼的农村生活小戏,如《看花》、《打鸟》等,更多的则是反映家庭生活和民间故事的整本戏,如《苦茶记》、《金钏会》、《打铁》、《刘海戏蟾》等等。

3、平江的花灯戏

原名“灯戏”,外地也有称之为“平江花鼓戏”的,是湘北花灯的代表。湘北花灯戏的特征:一是带有即兴发挥性的表演。二是仍具有花灯表演的痕迹。三是吸收了说唱艺术的说和做。四是从民间歌舞中汲取表演技巧。

平江花灯戏,流行于平江县境及浏阳东乡一带,以歌舞形式演出叫地花鼓;以戏剧形式演出则称花灯戏,即平江花灯戏。平江花灯戏的剧目有100多个。大多与花鼓戏相同。



一、风俗习惯:

1、湖湘文化:是指一种具有鲜明特征、相对稳定并有传承关系的历史文化形态。当然也指湖南几千年历史沉淀下来的文化底蕴。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民俗风土人情,就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值得一探究竟。

2、方言文化:湖南方言指湖南境内的方言,其中汉语方言包括湘语、西南官话、赣语、客语,另外,还有湘南土话、乡话这一些尚未确定归属的方言。

湖南的少数民族语言主要有苗语的湘西次方言,土家语的龙山土话、保靖土话、孟兹话,侗语、勉语以及壮语。

3、节日文化:湖南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全国56个民族,都有居民在境内生活。湖南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湘西、湘南和湘东的边远地区,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4、嫁娶文化:湖南是多民族省份,有汉族、土家族、苗族、瑶族、侗族、白族、回族等51个民族。其中世居的有汉、苗、土家、侗、瑶、回、壮、白族等9个民族,世居少数民族大多数居住在湘西、湘南和湘东山区。

土家族婚礼别具一格,姑娘在出嫁时要唱“哭嫁歌”,送亲时姑娘和母亲唱“发轿歌”,新婚夫妇进了洞房,歌手就唱“贺喜歌”和“拜客歌”。

5、饮食文化:湘菜,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个地方菜。是汉族饮食文化八大菜系之一。湘菜历史悠久,早在汉朝就已经形成菜系,烹调技艺已有相当高的水平。

二、神话传说:

1、蚩尤传说

“蚩尤”是中国古史神话中的重要人物,因与“轩辕”、“黄帝”进行历史性的大战而赫赫有名,他是苗族人的祖先。苗族民间有许多传说故事,歌颂蚩尤作为苗家英雄远祖对苗族文化的巨大贡献。其中包括:创新苗族法律、创制苗族历法、发明苗族文字、发明苗族医药、发明冶金术、发明苗族武术、创建苗族生成哲学、创建苗族巫文化。

2、炎帝传说

湖南大地上,有关炎帝的传说甚多,最广为人知的民间传说是: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到南方巡视,为民治病,采药来到湖南,日遇七十毒而不缀,最终因误尝“断肠草”而崩,葬“长沙茶乡之尾”,即今湖南省株洲炎陵县鹿原镇鹿原陂。



一、故事:苏仙传说
“苏仙传说”是历史悠久的地方民间传说故事。苏仙,名耽,桂阳人。苏耽早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一年瘟疫流行,他与母亲用桔叶、根、井水配马岭山桃石熬制汤剂,救治了病人。后随道士出游,民间传说他已跨鹤成仙。
2014年11月11日,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申报的苏仙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中国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风俗习惯:
1、湖南方言
湖南方言,包括湘方言、西南官话、赣方言、客家方言,另外,还有湘南土话、乡话这一些尚未确定归属的方言。湖南是一个方言复杂的地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许多人既能说本民族语言,又能用汉语方言进行交际。
2、湖南戏曲
湖南省现有地方戏曲19种,艺术表演团体近100个,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湖南花鼓戏。花鼓戏《老表轶事》入选2007——2008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实现了在国家级精品剧目评选零的突破。大型山水实景节目《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成功上演。
3、湖南小吃
长沙火宫殿臭豆腐,口味虾,水煮鱼头,鸭脖子,唆螺、鱼头豆腐、豆腐干、津市牛肉粉、耒阳坛子菜、荷叶包饭、腊鱼、腊肉、腊肠、剁辣椒、三角干子、龙脂猪血、岳阳烧烤、浏阳蒸菜。
扩展资料:
湖南的一些风景名胜:
1、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中部湖南省西北部,东经110°20'30"~110°41'15"、北纬29°16'25"~29°24'25"之间。由张家界市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慈利县的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和桑植县的天子山自然保护区组合而成,后又发现了杨家界新景区。方圆369平方公里,奇山异峰3000多座,其中海拔在千米以上的有243座。
2、韶山风景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著名革命纪念地,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韶山位于湖南省湘潭县境内,距长沙市108千米,是长株潭城市群中一颗美丽的明珠,是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的故乡,也是他青少年时期生活、学习、劳动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

过年放炮,吃糍粑,舞龙


相关问答:

#13699259544#:湖南有什么传说故事和风俗习惯
展龙琴: 一、故事:苏仙传说 “苏仙传说”是历史悠久的地方民间传说故事。苏仙,名耽,桂阳人。苏耽早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一年瘟疫流行,他与母亲用桔叶、根、井水配马岭山桃石熬制汤剂,救治了病人。后随道士出游,民间传说他已跨鹤成仙。2014年11月11日,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申报的苏仙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

#13699259544#:湖南过端午节有什么习俗
展龙琴: 1、赛龙舟 湘乡每到赛龙舟的时候常常出现街空巷净的局面。涟水两岸有塞龙舟的传统习俗,多以宗族社团为单位组织船队,船首扎龙头,也有扎公鸡、鲤鱼及兽头的。民国年代的赛期间是:初一谷水,初二溪口,初三羊古、初四薛家渡和潭市,初五杏子铺和县城(有段时间县城因涨端午水之故,议定改在六月初六...

#13699259544#:湖南过端午节的风俗
展龙琴: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

#13699259544#:岳阳的风俗有哪些
展龙琴: 岳阳,湖南省的一个地级市,不仅风景秀丽,更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其中,耍故事便是岳阳历史最悠久的民俗之一。它起源于清康熙八年,记载于《湘阴县志》。元宵节期间,居民们会聚集在一起,化装成各种角色,装扮在台子、炮船或高跷之上,由人抬着组成队伍,沿途表演,热闹非凡。这样的表演通常会持续十...

#13699259544#:湘江的传说故事
展龙琴: 娥皇、女英传说 娥皇、女英,相传为是中国古代华夏神话传说中帝尧的两个女儿,姐妹同嫁帝舜为妻。舜继尧位,娥皇、女英为其妃。后来舜至南方巡视,死于苍梧。二妃往寻,得知舜帝已死,埋在九嶷山下,抱竹痛哭,泪染青竹,泪尽而死,因称“潇湘竹”或“湘妃竹”。自秦汉起,湘江之神湘君与湘夫人的...

#13699259544#:湖南各地民俗民风
展龙琴: 民俗之五――压岁钱。说来说去,还是得回到春节孩子们最期盼的一件事上,那就是发压岁钱了。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

#13699259544#:湖南过年的习俗有什么
展龙琴: 湖南过年的习俗有:出天行、抢头香、关财门、开门炮、拜六神、关门吃团年饭、新春点灯、土家赶年、开财门打粑粑,等等,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又称“过年”“过大年”。湖南过年的习俗有什么 长沙:“年财佬、出天行”年三十夜,长沙农村家家火炉中燃着一个枫树蔸(...

#13699259544#:张家界有几大神秘之处
展龙琴: 1. 赶尸:湖南湘西,赶尸之迷 在湘西神秘的山村小客店投宿,你可能会看到死尸走路。当天亮前,小客店前会摇摇晃晃地走来一行尸体,尸体都披着宽大的黑色尸布。这些披着黑色尸布的尸体前,有一个手执铜锣的活人,这个活人,当地人叫做“赶尸匠”。他不打灯笼,手中摇着一个摄魂铃,让夜行人避开,通知...

#13699259544#:湖南湘西的习俗有什么?
展龙琴: 湘西州苗族主要分布在花垣、凤凰、吉首、泸溪、古丈、保靖等县市,是风俗习惯保留较完整的一个民族。 l、苗族的节庆 湘西苗族的节庆较多,活动规模大。其中最富有代表性的有: (1)、赶年场。农历正月,湘西苗族人民最热心的是赶年场,其日期由各地自行约定。赶年场那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身着节日盛装,互相邀约,成...

#13699259544#:湖南农历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展龙琴: 一、农历三月三是湖南内多个少数民族的节日。1、苗族 三月三苗族情歌节,是当地苗族同胞的传统节日,活动期间,在外工作的村民和外嫁的女子及邻近几十个村寨的青年男女都会齐聚于此联欢,因此三月三情歌节不仅是村民祭祖团圆和亲朋好友叙旧延情的节日,更是村寨青年谈情说爱的美好日子。2、土家族 土家族的...